查看原文
其他

以火之名,他是大山里的摆渡人

刘之瑶 NOWNESS现在
2024-09-07


🐒

是最年轻的羌族释比

也是抖音上的“小伙子”



一个释比就是一部羌族史。


作为传承着羌族最古老文化的角色,羌人赋予了释比神圣的地位,没有文字、只有语言的羌族也通过释比的音乐传承文化。随着上一辈释比的老去,释比文化急剧衰落。不过,我们在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发现了一位90后释比。

NOWNESS原创系列“新掌门”第二支短片,聚焦尔玛泽西的生活,呈现这位羌族“最年轻的释比”的日常与使命。






何为“释比”

直至今日,古老的羌民族仍留有其原始的宗教文化。“释比”,就是羌族中最权威的文化人和知识集成者。羌人崇拜自然,相信万物有灵,而释比也被尊奉为可以连接生死界、与神灵对话的“摆渡人”。

四川省阿坝州茂县。

这里是岷江的上游地区,山高谷深,山民的住宅零星地散落在山间、埋在树里。一条孤零零的公路通往成都。雨季时节,这条路常常被暴雨裹挟的泥石流阻断。

这里是羌族世世代代的居所。羌族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他们崇拜自然,相信万物有灵,也因而生活得野性且原始。和许多偏远山区一样,这些年里,越来越多的年轻羌人选择外出打工,仅留下长者与幼童守在山里。


26岁的尔玛泽西是一个例外。


最年轻的释比

尔玛泽西的外公是一位释比。从幼时起,他便跟随外公学习古羌语。13岁时,尔玛泽西正式拜外公为师。

要成为释比并不是一件易事。羌族没有文字,文化依靠口述与图经来传承。作为族群里的“文化知识集成者”,释比需要通晓许多内容。诵唱经文、算卦治病、婚丧嫁娶……村寨里的大小事都需要释比在场操持。除此之外,师父还要考察未来释比的脾性——并不是所有人的个性都能胜任这个“功能性”角色。开朗、正直、机敏,这是一个释比需要具备的本性。

释比尔玛泽西的外公有许多弟子,绝大多都半途而废,转而外出打工。尔玛泽西坚持了下来。拜师10年后,他通过上一辈释比们的辩经“考察”,成为了当地最年轻的释比。

“是人也是神”

尔玛泽西有着高原地区的黝黑皮肤,鼻梁挺立,眉眼鲜明,和许多当地人一样,留着“三面光”的发型。身着羌族的传统服饰,包裹着头帕,再佩戴一对银质耳环,这是尔玛泽西日常的装扮。不过,他也会在那刺有传统纹样的长衫下搭配牛仔裤和运动鞋。

平日里,尔玛泽西的开朗会让人怀疑起“释比”这件事的真实性。但当他以释比的身份操持传统活动时,严肃和庄重则会爬上他的脸,观看过尔玛泽西唱经的人感慨道:“那股力量感染着周围的所有人,好像他真的变成了传说中的燃比娃,是人也是神。”

尔玛泽西这个名字,也是他与“释比”身份的隐秘关联。“泽西”意为“火焰”,羌族人代代相传着关于“火”的传说:神猴“燃比娃”三次向天父(火神)蒙格西取火,代表着先民从畏惧火、偶然利用天然火到积极利用并发明人工取火法的用火历程。“火”也代表着羌人对自然的敬畏,他们知道,现代文明与大自然相碰撞时,内心的矛盾会反噬人类的本性。因而,释比的许多活动也与“火”有关,他代表着其他羌人,借助火的力量与神灵对话。


“日月星辰,河流山川”

尔玛泽西的家建在在山腰上。这是一座传统的碉楼,一楼是祭祀的神殿,二楼用来堆放务农的器具,三楼则是起居的空间。碉楼依山而建,其中的一面墙是山体的石头。每天早上,尔玛泽西会洗干净双手,在一楼点香、祈福。简单的仪式过后,他便骑上摩托车去县城里为学者们讲解羌文化。摩托车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右手边是松垮的山体,左手边是流淌的河流。

从山寨到县城,这是他多年以来的“两点一线”。

他从小和山一起长大,可以轻松地在险峻的山间跳跃、穿梭,仿佛如同羌族的传说那样——羌人是猴子的化身。他不向往上海或北京那样的大城市,甚至不想去临近的成都。他说:“我们羌族人,敬奉万物有灵,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这种强烈的自豪感,让他在面对其他可能性时,依然能够心定且踏实。

让尔玛泽西更坚定地选择留在山里的,是2008年的那场汶川地震。

许多老一代羌文化传承人在地震中去世了,其中就有多上一代的释比。地震那年尔玛泽西只有12岁,但他深刻感觉到:“地震后,我对家乡的感情不同了。”

爱发抖音的释比

在“释比”身份之外,尔玛泽西有个汉族名字刘正敖。

闲来无事时,他会脱下羌族的长袍,和朋友们喝茶、唱歌,在社交媒体上发自拍。在尔玛泽西的抖音里,当地的熟人称他为“老弟”、“兄弟”和“小伙子”。他在社交网络上分享自己外公的合照,并说:“一位老释比,给了(我)一生的希望。外公让我懂了羌族文化的重要性,和意识(仪式)感。”

尔玛泽西的外公已经年迈。他每天照顾外公,并把外公用羌语口授的文化遗产用拼音记录下来。他也制作羌笛与羌笛乐谱,希望有更多人能因此了解或学会羌笛。

他极少出山,抖音成为他为羌族传统文化发声的渠道,这也是一个山城年轻人与当代社会的交流。在他的主页上,全国各地的人都可以看到羌笛的演奏、婚嫁,以及释比主持的传统祭祀仪式。他发布许多羌族的歌舞,配上文字:“没事晚饭吃了跳跳舞,吹吹羌笛,羌族原生态歌舞。”

他的普通话不算流利,只会朴素简单的文字来表达自己,但他仍然诚恳地在他的抖音上写下了这一段话:

“四川省,阿坝州茂县羌族自治区,历史以来有关于羌族的史诗文化,老一辈传了下来,那么年轻人就要继承。我是尔玛泽西,羌族年轻的释比。”


导演贾世俊前后三次拜访尔玛泽西,试图记录对方的平常生活。我们与贾世俊聊了聊他拍摄尔玛泽西的经历,以及他作为外来者与这位羌族释比的碰撞。

 

贾世俊

青年导演,对当下青年⽂化保有敏锐的艺术洞察力,并擅⻓捕捉影像细节,同时也融⼊⾃己国际化的视⾓,作品风格多元化并新锐多变。善于执行跨地区跨国家拍摄,并通过⾃己独特的视⾓和镜头语⾔去讲故事。

Nowness = N

贾世俊 = J

N:你为什么想要记录羌族以及年轻的释比,有什么机缘吗?

J:某天傍晚我和一个人类学好友聊天,于是得知了西南羌族的释比文化。羌族人口密度小,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羌族很多长者都去世了,连带着很多羌族文化遗迹也消失了。而且羌族说羌语,几乎没有文字,所有文化都依靠口口相传。释比相当于羌族中最权威的知识集成者,也被尊奉为连接生死界的“摆渡人”,这种神秘感促使我想去那边看一看。

N:你是怎么认识尔玛泽西的?

J:我的一位好友之前研究过一位国家级的耳派释比,住在阿坝州。这位释比80多岁了,他有一位外孙,也是他众多弟子中经历了10年学习后正式出师的释比传人。在得知这些信息后,我通过各种渠道去找这位年轻的释比传人,也就是尔玛泽西。我想要体验他的生活,去探究他的“山城青年”的身份,去感受当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N:你和他的年龄相近,你觉得自己和他有什么不同之处?有什么相同之处?

J:虽然他在大山里,生活上和我有很多不同。但是,他也并没有我之前想象得那么遥远和另类。我自己对他的态度也一直处在矛盾之中。一开始我并不接受他身上的很多特质,比如对人热情的尺度,比如酒文化……但相处久了之后,我发觉原生力量就是这样,只是我在都市中生活久了,面对野性和自然会有“违和感”。

  左为尔玛泽西,右为导演贾世俊

N:拍摄过程中,有什么特别难忘的事情吗?

J:有一件事,就是爬山。羌族人从小就长在山里。有一次尔玛带我和摄影师去看山上的碉楼,那是野山,山上的植物有刺,土也很松,爬上去有点危险。我和摄影师都爬懵了,他却像走楼梯那样,连跳带蹦,很快就爬到顶了。他一个人在山上看我们,朝我们笑,有点可爱,又有点像嘲笑我们,然后掏出羌笛吹了起来。很多类似这样的事,会让我觉得开始相信那些传说,相信羌族人是猴子的化身。

N:在拍摄这些少数民族的年轻人的过程中,你自己有什么改变?

J:那些原生态的体验不一样,还有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也不一样……我生活在上海,虽然感觉什么东西都有,但那是真的吗?


主演 / 尔玛泽西

导演 / 贾世俊


制片人 / 叶晓薇   监制 / 肖耀辉

系列负责人 / 廖赫  摄影师 / 吕清   剪辑师、音效 / 吕末

配乐 / Jason Hou   制片 / 唐倩

执行制片 / 朱越琳、杨洋   航拍 / 蹇艾伦

录音师 / 杨晓林   调色 / 蒋尚恒   混音 / Gary Kwan

平面设计 /  WHIS  Online 输出 / 拓沃数码

撰文 / 刘之瑶   排版 / Thea



NOWNESS

第二届 NOWNESS 中国天才计划来了,这一次,我们的Slogan是:现在,在你手上。如果你是中国籍导演,以中文为作品主要表现语言,希望开拓国际视野,欢迎报名参加。了解详情,请点击图片跳转阅读。


更多“新掌门”相关


本文由 NOWNESS 独家发布,未经许可请勿复制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影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NOWNESS现在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