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慈善学人 | 吴磊:从“点线面体”入手推进社区基金会高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

 

吴磊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20201月,民政部出台《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意见》,提出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以鼓励扶持为重点,以能力提升为基础,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积极作用。培育引导包括社区基金会在内的社区社会组织发挥积极作用,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和完善社区服务体系的重要抓手,对于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目前共有150多家社区基金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社区基金会通过募集社会慈善资源,回应社区需求,资助和开展公益项目,在社区资源整合、公益培育、多元合作和社区治理创新等方面成效显著。但是在实际运作中也面临着资源汲取能力较弱、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社区居民参与程度不足等问题,亟需通过组织、机制和制度创新,采取“点线面体”相结合的方式推动社区基金会高质量发展。


一、培育社区基金会发展的“创新点”。


所谓“点”,就是打造一批品牌社区基金会,“点”能够形成社区基金会行业发展的牵引力。目前社区基金会普遍聚焦于社区服务与社会创新领域,但是往往缺乏创新意识,难以形成可持续的社区基金会公益品牌。因此,需要通过政府培育、社会力量参与、公众自发等方式进一步凝练社区基金会发展的创新点,打造社区基金会的品牌项目,形成一批品牌社区基金会。


二、打通社区基金会发展的“供应链”。


链”是社区基金会行业发展的辐射力。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态,社区基金会具有上游链、中游链和下游链。上游链是指社区基金会发展的资金支持,社区基金会被形象地称为“资金的蓄水池”,因此,需要发挥社区基金会资金募集的作用,探索采用慈善信托等方式,进行慈善财产保值保增值,实现社区基金会可持续发展。中游链则是侧重于组织的内部治理,需要处理好理事会与监事会、理事会与秘书处等内部治理的关系,也要做好社区基金会的项目运营与管理。下游链则是面向公众,社区基金会要针对社区居民最为迫切的需求,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破解社区需求旺盛与公共需求供给不匹配等突出矛盾。


三、拓展社区基金会发展的“横截面”。


“面”能够形成社区基金会发展的承载力。社区基金会发展离不开社区这个场域,然而当前社区基金会还未能够突破传统行政的边界,如很多城市的社区基金会仍然是以行政区域作为活动范围,有的是以街道,有的是以居委会。地理空间的阻断,难以充分发挥社区基金会的资金募集和公益慈善功能。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创新社区基金会发展的模式,探索注册跨行政区域的社区基金会,并形成社区基金会发展的行业网络。


四、营造社区基金会发展的生态“共同体。”


“体”能够实现社区基金会发展的生命力。社区基金会作为重要的社区社会组织,其发展离不开社区的土壤。它与居民委员会、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社会组织联合会以及其他社区社会组织共同构成了公益生态体。一方面,需要明晰社区基金会在基层社会治理的角色和定位,与其他社区社会组织形成有效的错位发展,而非组织功能的重复叠加,同时整合多方资源,共同促进社区基金会发展;另一方面,需要积极培育社区社会资本,积极赋能,鼓励社区达人等参与到社区基金会的项目,进而形成政府、社区基金会、其他社区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社区生态共同体。


本文原刊于《中国社会报》2021-07-23



往期回顾

杨君:社会再组织化——服务型社区治理的路径选择

赵欣:推进现代社区治理走向美好生活

杨道波:我国慈善组织规模分类管理法律制度的实践与完善




本栏目获得北京亿方公益基金会支持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公益慈善学园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