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怎样上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附教学设计汇编Word教案大全打包下载)

全册精讲+→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3-02-13
语文作文数学英语物理
化学地理生物历史育儿
音美道德与法治中学生辅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标要求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什么课程

《纲要》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纲要》强调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引导学生运用各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中得到延伸、综合、提升。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要在相关学科教学中进行深入分析。要防止用学科实践环节取代综合实践活动。

 

它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全面实施,所有学生都要学习,都要参加。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一般课外活动有什么区别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课程,不同于一般的学生课外活动。《纲要》对课程目标做出明确规定,强调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必须围绕课程目标进行,并基于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设计活动主题和具体内容,并选择相应的活动方式。其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应遵循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整合性、连续性的原则。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劳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活动育人效果。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是什么

 

总目标: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跨学段性质,为便于操作,《纲要》在提出总目标的基础上,从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四个方面,突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价值体认与践行,并分别对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提出学段目标。

 

此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有明确的课程目标,还要求对活动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对活动方式进行认真设计,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评价等,具备作为一门课程的基本要素。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方式

为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具体指导,《纲要》将综合实践活动分为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主要方式,将课程方案指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等)从活动方式角度进行了分类,规定了党团活动要求,对各类活动方式的内涵和要素作了梳理和必要规范,为各类主题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如社会服务主题内容可以各不相同(公益劳动、环保志愿者等等),但都必须让学生经历发现服务对象及其需要、制订服务活动计划、开展服务行动、反思服务经历、分享活动经验等关键环节,才能收到应有的育人效果。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不能用“上课”的方式去“教”学生,而要成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纲要》还对课程实施阶段的活动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教师如何加强指导给出了具体建议。

 

5研究性学习与综合实践课程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是新一轮课改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课程,都要引导学生采取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强化主动探究意识,培养科学精神。《纲要》中所强调的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研学旅行等,都是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形式,其他几种活动方式,也都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精神。如设计制作不是机械的动手操作,而要有创见,提高创意实现能力。

6附件中152个活动主题的作用

 

在《纲要》的附件中,分类型、分学段的推荐了152个活动主题,并对活动目标、内容、方式等做了简要说明,之所以会向学校推荐活动主题,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落实中央有关部门专题教育要求。当前党中央和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法治教育、环境教育、知识产权保护等,都有充分的体现。

二是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好地落地。调查中发现,不少学校感到活动类课程设计难度较大,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为此,提供基本活动示例,加强对实施过程的具体指导,让不会做的学着做,让会做的做得更好,使该课程可操作、能落地。

 

7学校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意义重大,各地和学校要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予以加强。

 

1、多措并举确保开设到位。各地和学校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所需要的教师、场地设施、网络资源、经费投入等,进行合理规划和统筹安排,为所有中小学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必要条件。要建立健全指导教师考核激励、课程实施过程督查、师生安全保障等机制,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

 

2、不断提高研修水平。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纲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可利用资源,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深入研究具体活动内容和方式等,防止用上课方式“教”学生活动,不断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教师培训部门和教研机构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兼职教师开展全员培训,有针对性地组织相关研讨活动,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专业支持。

 

3、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按照《纲要》精神,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管理和指导的机构及专业人员,推动建立校际间及学校与社会相关部门间的协作机制和资源共享平台,推动实施以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情况为重要内容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各学校要明确实施机构和人员,强化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精心组织、整体设计和综合实施。

4、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较特殊的课程,合实践活动课分为以下10种课型:

 

选题指导型——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将问题转化成活动主题的能力。

 

主题分解型——培养学生在主题确定后,根据他们的兴趣和意愿,把主题具体细化成一个个可操作的子课题的能力。

 

活动策划型——提高学生具体、细致地设计活动方案的能力,养成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的好习惯,培养其策划活动的能力。

 

专题研讨型——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感兴趣的或有争议性的问题,开展专题实践性研究。

 

方法指导型——指导学生学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采访记录、观察日记等活动技能与方法,提升学生的劳动技术与信息技术素养。

 

设计制作型——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实践体验,进行深度探索,张扬学生个性,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实践体验型——让学生关注社会,参与社会生活,丰富社会阅历,积淀文化内涵,获得对他人、对社会的价值实现感,并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

中期反馈型——培养学生进行有条理、有根据的理性反思能力,为以后的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成果交流型——创造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展示自我的能力,使他们在活动中锻炼自我,体会到自我价值实现的喜悦,也为下一次活动提供动力。

 

总结反思型——培养学生与学习伙伴困惑共担、成果共享及对活动进行理性反思、及时总结的好习惯;提高客观欣赏他人成果、评价他人活动的素养。

5、创新综合实践活动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它具有开放性特征,其开放性集中体现在活动内容的开放、活动时间的开放、活动空间的开放及师生关系的开放。

 

活动内容开放。活动课程的“活动”,有来自学科知识的巩固、运用和验证的活动,有来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的活动,还有来自社会问题和学校常规教育等方面的活动。这些活动给学生呈现出多面的生活,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

活动时间开放。活动内容的开放,使得活动时间的开放成为可能。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按自己的学习需要、学习速度和计划,适时选择参与活动的时间。相对其他学科课程而言,活动课程显然拥有更为开放的时间。

 

活动空间开放。学生可以把教室乃至社会作为自己的活动空间,如室内活动、各种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参观游览活动等,都不像学科课程那样以教室作为活动空间。即使在室内进行活动课程教学,也可以没有固定的桌椅,可以以“学习区”“兴趣区”“学习中心”等弹性空间取代固定功能的学习空间。

 

师生关系开放。教师不采用专断式的教学,师生彼此尊重,实行教学民主。在活动课程的教学中,师生情感和谐,合作进行教与学的活动。

 

6、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切实转变单一的活动体验,引导学生开展调查研究与访问、实验研究与观察、社会参与与服务、信息收集与处理等多种实践学习活动,体现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初步学会实践学习的方法。

 

以研究为主的活动体验,包括制定方案、调查、访问、观察、实验、统计、信息收集与处理等;

 

以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为主的活动体验,包括参观、考察、服务、宣传、义务劳动、经济活动等;

以项目设计和技术实践为主的活动体验,包括项目立项与研究、设计、制作、研制、种植、养殖、信息发布,以及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技术实践,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这三类实践学习活动可以相对独立,更多的是相互融合、相互贯通,在实施中要统筹规划、综合管理。

以活动促发展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指导思想。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的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从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没有学生多感官参与、亲身体验,综合实践活动课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在活动前,一定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活动,利用学生熟知的班级、学校、家庭、社会环境,为学生提供有利的活动空间。

 

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教师不但要关心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关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关心学生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关心学生社会化的发展。评价内容应该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在处理外界评价和自我评价的关系时,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活动时,评价的重点应该是整个小组的表现与实际活动经历。

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的生成,作为考核学生的重要指标。在幼儿园阶段,主要考查学生好奇心的开发程度;在小学阶段,主要考查学生创新意识、良好习惯的养成程度;在初中阶段,主要考查学生的问题意识、理性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形成程度;在高中阶段,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探究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程度。这为以创新素养为目标指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一贯制的课程教学评价机制还应根据创新素养的多元性品格特点,打破分段式升学压力所造成的仅仅重视知识深度的掌握程度,强调从知识的广度评价学生,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服务于学生,才能让学生喜欢这门课程。

 

教案文档压缩包:

扫码下载Word教案文档包

点此查看解压密码

下载网址:


http://www.1ydt.com/v/box-26___.html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