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11课《与妻书》知识点总结精讲+导学教案

请关注+→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3-02-12

 扫码查看下载

全部资源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全册知识点精讲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电子课本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材目录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精讲

《齐桓晋文之事》朗读精讲

《庖丁解牛》朗读精讲

2《烛之武退秦师》朗读精讲+知识点
3《鸿门宴》朗读精讲+知识点
4《窦娥冤》朗读精讲+知识点

5《雷雨》朗读精讲+知识点

6《哈姆莱特(节选)》朗读精讲

7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8《中国建筑的特征》
9《说“木叶”》知识精讲
第4单元 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
学习活动
一.认识多媒介
二.善用多媒介
三.辨识媒介信息

10.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10《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1《谏逐客书》

课文原文

与妻书:万千荣耀,不及日日晨昏间的琐细

亲爱的:


我想,若你读到这封信,恐怕会有些许的讶异。是的,好久没写过这样的信,也好久没有这样叫过你了。生疏?会有一点吧。我们已经越来越习惯那更多带着寻常日子里烟火气的称呼—当然,那是只属于我们之间的,哪怕是心血来潮随口胡乱叫出的什么,也自有一种只属于我们的默契。但忽然地,就想找回爱人间最通用的这三个字,来呼唤你,仿佛只有这样,才最合我此刻的心意。


此刻,我正在出差飞往国外的航班上。夜机,周围的人大都已昏睡,灯光幽暗。看看表,北京时间已过0点,已经是我的生日了。在这样的日子奔赴如此遥远之地,还是第一次。毫无先兆地,随着距离一点点变远,思念就这么一点点在这个狭小的机舱里氤氲开来。


曾经,我有一种不知从何而来的执念,认为人终究是一种孤独的生物,一个人来到世上,就要一个人面对所有。也因此,生日于我,只不过是提醒自己与这世界存在着某种关联而已,似乎并没那么重要。那时的我完全无法想象,我的生命还可以与另一个毫无血缘的生命融合在一起,我的生日还可以成为父母姐妹之外另一人的生命密码。可是,遇到了你,那执念便瞬间不再,我竟是那样欣喜地去拥抱你的生命甚至希望将自己的生命解构成无数的碎片,以便能够嵌进你生命的每一个缝隙中。即便孤独,也是两个人合成的这个个体的孤独;无论面对什么,也是这个个体的一起面对。也因此,现在,生日于我变成了某种仪式,让我一次次确认自己与这世界存在的关联,确认我的生命对于另一个生命的意义。它变得很重要,很重要。


哦,肩膀又痛了…就在前两天,肩膀不知为何开始痛,是从未有过的那种从骨头缝里渗出来的痛。听人说有一种病叫“五十肩”,快到这岁数,痛便不请自来。难道真的要以这样的方式提醒我又长一岁,直奔着半辈子去了?


好像,之前我们很少谈到年龄的问题。但应该不是怕,细想竟是忽略,因为总觉着日子还长得望不到尽头。我坦白,不止一次吵架后会愤愤地想,怎么还没到老得拌不动嘴的时候?可如今,心中怎么也有了些许惶恐,眼前也蓦地闪现出你眼角那些其实越来越容易暴露的细纹?在岁月这个超高清镜头下,每个人都有张未上妆的脸,难以掩饰,无从闪避。也许,今后反倒该多吵吵,这样才能告诉自己还足够年轻?


瞧,我真的还不老吧,还讲得出这样幼稚的话。


都说人开始老的标志之一就是爱回忆过去,我不信。就在昨天,办公室里几个90后还在微信里发2年前的照片,标题居然叫“致青春”,这不也是回忆?哪里就成了老的专利?回忆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主动的心理活动,人会有意识地把经历过的美好整理、强化,获得心理的满足。所以,爱不爱回忆过去,恐怕不在于年龄,而在于经历过且能拥有的美好有多少。如果非要和年龄拉扯上点关系,那大概是年龄渐长,会越发懂得流光飞舞,能真正握住的终究不多,于是总想把那些存着的美好拿出来检验、再检验。不过,我想我们是不必这样检验的,那存在于共同记忆中的,必然是最真最好的。


所以,你知道我现在最怕的是什么吗?从未对你说起过,今天便坦白了吧。那是一种疾病——阿尔茨海默症,一种会彻底摧毁记忆的疾病,这正是最最令我恐惧的。无法想象有一天,那些美好会从记忆中被一点点地剥蚀掉,该怎么办?我真怕。「我甚至想过,如果真有那么一天,这可怕的疾病出现在我们身上,我希望那个人是我,因为我真的接受不了我在你眼中成为一个陌生人。而即使我不再认识你,以你的美好,我必定还会重新去追求、去拥有。对,我们不怕,我们可以再次走过那段路程,从朋友,到情人,到伴侣。我们可以把所有的美好复制一遍,所有的都不会丢掉,是的,只不过是重新拾起,再笃定地握在手里。你又在骂我胡思乱想了吧?我听到了,呵呵,这没什么,原来,把害怕的说出来,也就不那么怕了。就在刚刚这一瞬间,我忽然觉得已无所畏惧。


想起今天也是另一个人的生日—我们小时候的偶像山口百惠。之前只觉得她把自己活成了传奇,现在才懂得,在她21岁如日中天转身离去时,传奇就已结束,之后的日子,她只活成自己。她用旁人看来最大的舍,换来了自己心中最大的得。之前真的不明白,万千荣耀怎么就不抵这日日晨昏交错间的琐细?现在,懂了。人终究还是要面对那个最最真实的自己,到那样的时候,自会唤起无比的勇气。就比如今天,我循着心里的声音,写下这封信。


总有些话,要有个契机才会讲出来,平日里竟是张不开嘴的。大约我天生就有种特质吧,纵使万千波澜,也依然水波不兴。


飞机要落地了,一会儿你会接到我的短信:“我到了,放心。”我呢,也会等着你的回复:“好的,照顾好自己。”当然,还有那句“生日快乐”。


朗读课文:

知识点总结

一、古今异义词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并且推广到

2吾家后日当甚贫  古义:以后的日子

3汝泣告我  请求

4汝可以模拟得之想像、揣摩。

6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志同道合的人

补充:

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  古今同义:因此。

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古义:……的原因。

二、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判断句

2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判断句

2、省略句

3望今后有远行,必以(之)告妾,妾愿随君行 (省略介词宾语)

4吾居(于)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省略介词“于”)

5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于)今日之中国(省略介词“于”)

6吾辈处(于)今日之中国    (省略介词“于”)

7天灾可以死(人)    (省略宾语)

8谁知吾卒先(于)汝而死乎    (省略介词“于”。)

9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   (定语后置)

10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定语后置)

11吾爱汝至  (状语后置)

12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主谓倒装句)

固定结构

13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表选择,与其……不如……

14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  表疑问,把……怎么办,对……怎么样,拿……怎么办。

三、词类活用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第一个“老”,形作动,尊敬;后两个“老”形作名,老人。

2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第一个“幼”形作动,爱护;后两个“幼”形作名,小孩。

3称心快意  使动用法,使……愉快。

4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意动用法,以…… 为乐。

5瓜分之日可以死 瓜,名作状,象切瓜一样;死,使动用法(其后省略宾语“之”),使……死。

6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  动作名,远行的事情。

7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名作动,追求。

8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  名作状,用数字。

9汝幸而偶我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配偶。

10卒不忍独善其身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善、好。

11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  尽:形作动,写尽。万千:数作名,很多的话。

12意洞手书  名词作状语,用手,亲手。

13当尽吾意为幸   尽,形作动,领会尽,领会透;幸,形作名,幸事。

、翻译

1、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然而中国遍地是腥风血雨,满街都是狼犬,几家能够称心快意地生活?

补充: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尊敬自己家的长辈(老人),从而推及到尊敬别人的长辈(老人);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及到爱护别人的儿女。

3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

你虽然不说我的话是正确的,但也无话回答我。

4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像我们这样专一爱情的人,能忍受这种事情吗?这就是我敢于索性去死而不顾你的缘故啊!

作者


林觉民(1886年—1911年),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今闽侯)人。十四岁进福建高等学堂,1907年日本留学,入庆应大学文科攻读哲学,后参加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1911年回国参加广州起义,4月27日,与方声洞等领先袭击总督衙门,负伤被捕,数日后从容就义。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赏析


《与妻书》是清朝末年革命烈士林觉民在1911年4月24日晚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深沉的爱。他把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和国家前途、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对妻子亲人的爱和对国家人民的爱连为一体,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没有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就不会有个人的真正幸福。全文感情真切,笔调委婉动人,读后令人荡气回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导学案

(第一课时)

一、学习任务:

1、了解林觉民及《与妻书》,了解黄花岗起义。

2、阅读文章,读准字音,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3、理解文章重要的文言文字词和语法现象。

 

二、学习准备:

1、教材

2、笔记本

3、古汉语工具书

4、导学案

 

三、学习方式和环节:

1、观看视频课学习

2、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

 

四、学习环节:

1、林觉民

2、黄花岗起义

3、《与妻书》

4、课文解题

5、订正字音,范读

6、通假字

7、词类活用

8、一词多义

9、特殊句式

10、重点句翻译

11、布置作业

 

《与妻书》第一课时同步练习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余”的含义

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                           

及今思之,空余泪痕                                          

前十余日回家                                                     

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今死无余憾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为”字的用法                                     

1、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2、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                             

3、当尽吾意为幸                                                

4、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孙文

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扰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上一抔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记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矣。

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余。时余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而余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则余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倘国人皆以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余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第二课时)导学案

一、学习任务:

1、梳理文章层次,概括文章内容

2、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体会林觉民等烈士“为天下人谋永福”的精神

 

二、学习准备:

1、教材

2、笔记本

3、古汉语工具书

4、导学案

 

三、学习方式和环节:

1、观看视频课学习

2、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

 

四、学习环节:

1、梳理文章层次,概括文章内容

2、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3、梳理作者抒发的情感

4、作者怎样表现儿女情长

5、体会作者之志

6、找出作者笔下的“今日之中国”

7、找出作者把“儿女情长”与“英雄壮志”关联在一起的句子。

8、明确爱国之至情,报国之至理

9、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10、林觉民的形象

11、方声洞和《禀父书》

12、对比林觉民和方声洞烈士的家书

13、发现更多烈士的事迹

14、小结

15、布置作业

《与妻书》第二课时同步练习 


  • 请分析下面语句的表达效果。

“吾至爱汝!”“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吾爱汝至”“吾幸而得汝”
“吾今不能见汝矣!”

 

 

--------------------------------------------------------------------------------------------------------------------------

 

--------------------------------------------------------------------------------------------------------------------------

 

二、作者在《与妻书》中运用了不少典故,请说出下面两个典故的出处,然后翻译句子,说明作用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

 

2)“独善其身”

 

--------------------------------------------------------------------------------------------------------------------------

 

--------------------------------------------------------------------------------------------------------------------------

 

三、1932年,查得黄花岗起义死难烈士有名可考者共86人。林觉民、方声洞、喻培伦……每位烈士的背后都有感人至深的故事,请你查阅资料,为大家介绍一位烈士的事迹。100字左右。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韩愈《祭十二郎文》节选)

1、使用“/”为划横线的句子断句

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

2、为下列字注音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汝殁吾不知日                 殁:死亡

B. 敛不凭其棺                  敛:同。给死人穿衣放入棺内。

C.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      伊、颍:伊水和颍水,此指故乡。

D.长吾女与汝女                 长(cháng):高大。

4、下列对“其”字的用法和意义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敛不凭其棺               代词,他的

B.其又何尤!                副词,表反诘

C.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副词,揣测,估计  

D.                    代词,吾子与汝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体会文中贯穿始终的至情至理,理解林觉民烈士对妻子的爱。

2、 理解文中林觉民在对爱妻子、爱国家的两难选择中作出抉择的情感历程。 

教学设想:

       首先围绕原课本的单元要求,体会文章中贯穿始终的至情至理,理解林觉民烈士对妻子深挚的爱。从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角度提高学生对人物的理解能力。文学是情感的象征,但我们在许多以革命英雄人物为主人公的作品里,往往忽视人物本身的情感,为表现崇高思想而弱化了人性,其实,英雄也有个人感情,也有其对家庭,对亲人的爱与留恋,正是《与妻书》中贯穿始终的对妻子深挚的爱恋,才更使林觉民这个人物显得真实,亲切和伟大。 

       其次,理解文中林觉民在爱妻子、爱国家的两难选择中作出抉择的情感历程。本课教学思想的特色,不在于仅仅赞美林觉民烈士的舍家为国情感。课文中林觉民所面对的,是一个两难选择,妻子与国家,任何一方都不忍舍弃。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还难以作出判断和选择,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直面这一两难问题,对此进行思考,对激发学生的使命意识、爱国情感和由家至国的责任感,具有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重点与难点:

       作者如何由对妻子的爱上升到对民族国家的大爱,两个爱如何统一。突破口:理出文章中体现思想情感脉络的关键句;剖析第二、四段中的说理。因为在这节中,作者在深爱妻子的基础上,把情感推广升华,延伸到天下更多的夫妻感情,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将个人之爱升华到家国之爱, 手段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把多媒体技术和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在历史资料的展现和展示学生的预习成果时发挥多媒体容量大、方便高效、生动形象的优越性,而在思路的探究中,采用传统提问引导手段,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扎实与成效。 

计划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1、由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诗作引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提问:诗作表达的是怎样一种思想感情? 

二、背景和资料

1、九十年前,中国也有位革命者,用生命和挚爱,谱写了这样的文稿 引出林觉民——《与妻书》 2、资料介绍:黄花岗起义 林觉民及其方巾遗书——《与妻书》 林觉民。近代民主革命烈士。福建闽侯人。1907年自费留学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回家乡,约集革命同志,参加广州起义。4月24日《绝笔书》,表示为“光复神州,重兴祖国”而献身的决心。27日起义发动时,随黄兴攻两广总督署,受伤被俘,从容就义。译著有《六国比较宪法论》、《驳康有为物质救国论》等。 

3、朗读全文。解答文字疑难。

三、研习课文:

《与妻书》解题:“与妻书”即丈夫给妻子的书信,丈夫给妻子写家书本属寻常,然而无数家书在历史长河中寂然,此信却穿透了百年的时光,至今读之,仍令人无不动容,以至泫然涕下,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封信?林觉民在信中到底倾注了怎样的情感呢?

请概括文中林觉民的情感(语言要简洁,动笔写出自己的思考结果,小组交流后发言)

明确:

1、对妻子的至爱之情;

2、为天下人谋永福(以天下人为念之大情怀)

形式上是一封家书,实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

问题一:林觉民是如何表达对妻的至爱之情的?(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品读,分角度概括,小组交流讨论后发言)

明确:1、直抒胸臆;2、回忆往事;3、嘱托身后。

泪墨齐下,字字泣血,皆出肝胆肺腑。时时处处吐露着对妻子的无限眷恋和不舍,按理,这不舍应当是离开的牵绊,然而林觉民却说:“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问题二:如何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品读,小组交流讨论后发言)

明确:一颗仁爱、博爱之心,无私,宁牺牲自己为天下人的心。

难点:第4段“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像战斗檄文(排比手法),一颗愤慨揭露当时政府社会黑暗现实、深切同情人民疾苦之心宛然可见,这颗心纯洁到为天下人牺牲己之所有;这颗心高尚到为民族命运慨然赴死;这颗心令敌人也肃然起敬。

在杜鹃啼血的三月,林觉民手持步枪,腰缠炸药,在枪林弹雨中攻入总督府,重伤被俘,受审时,面对林觉民逼人的英气,清政府两广总督张鸣岐对身边的人说:“惜哉!此人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如雪,真奇男子也!”

一封与妻书,九曲回肠,然而无情未必真豪杰,有情如何不丈夫。一封与妻书,儿女情长、英雄气壮,英雄之气、儿女之情,两者交相辉映,时隔百年,读之依然令人落泪心恸。

问题三:请想一想,世殊事异,时过境迁,为什么今天《与妻书》仍然能将我们感动?(思考,动笔写出自己的答案,小组交流讨论发言)

林觉民对妻子至爱情深和他革命者的高尚情怀,典故的引用、化用,反复、排比等修辞的运用,林觉民的深厚的语言文学功底,都是其原因,但最根本的是剖肝沥胆,皆自肺腑汹涌而出的真情。《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这让我们想起前些日子学过的《小狗包弟》,谢冕推荐此文时说:“文字十分平实,内容却震撼人心。”巴金一部《随想录》皆源出一个字——“真”。

 

刘勰《文心雕龙》“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所以,今天想告诉同学们的是——“真情为文”。

至精至诚乃能至真,至真才能动人,文辞是情感的附丽,有了真情,优美的文辞才能熠熠生辉,跨越时空的距离,跨越百年、千年乃至万年,而永远留存在我们的心上。

四.补充拓展: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侯(现在福建省福州市)人。他的父亲在当地中学堂任国文和图画教师。林觉民1900年进入福建高等学堂,读了大量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书刊,年轻时代就确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思想。他思想先进勇于接受新生事物,曾动员自己的妹妹、嫂嫂和妻子到女子师范学堂读书。1905年,林觉民东渡日本留学,进庆应大学学习,在此期间读了许多革命书报,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还写了《原爱》、《驳康有为物质救国论》等论文和小说《莫那国之犯人》,翻译了《六国宪法论》。

  1911年4月初,黄兴、赵声等在孙中山领导下,酝酿广州起义,同盟会日本总部派遣林觉民回国,准备回福建起义响应。林觉民到香港后,黄兴留他协助广州起义,于是他改变计划,回到福州,召集在福州的同盟会会员十余人,筹办军火,在福州西郊西禅寺制造炸药。为了避开清政府的耳目,原计划叫自己妻子陈意映装扮孀妇,以出殡的形式,把炸药装在棺木里,运往广州。但是陈意映已怀孕八个月,难以长途跋涉。后来只好由方声洞的妹妹方声璧等人化装掩护,秘密到达广州。那已是4月27日,他们立即投入起义。林觉民率领敢死队冲入两广总督衙门后堂,发现总督张鸣岐已逃走,就愤然点了一把火,在退出东门时,同迎面冲来的大队清兵遭遇,血战中,不幸因中弹负伤而被俘。在清朝官吏审讯时,林觉民康慨陈词,纵论世界大势和献身革命的道理,怒斥清廷的昏庸反动,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二十五岁。

  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深夜,写了两封遗书,一封给他的父亲,字数不多:“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另一封给他的妻子,就是《与妻书》,题目是后人加的。

五.时代背景

  清代末年,清政府政治腐败,国势衰弱,面对列强的侵略采取了屈辱投降的办法,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对人民则更加残酷地压榨剥削,因而激起民众强烈的反抗。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逐靼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意在推翻满清统治。1910年11月,孙中山从美洲来到南洋,在槟榔屿(现在马来西亚西北部)召集革命党人开会,认真总结了过去起义失败的教训,决定在广州再发动一次规模更大的起义。孙中山亲自在华侨中募捐,并派人到各国购买武器。同盟会总部又从国内各省、南洋华侨以及在日本留学的学生中征集挑选选八

  百人作为起义骨干,同时联络清军中的新军、防营和民间会党响应。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准备,1911年4月23日,起义总指挥黄兴由香港秘密来到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设立指挥部,部署起义。但由于准备不够充分,缺乏广泛的响应与支持,又因为在关键时刻,负责运输枪械的人叛变了,不仅一部分枪械不能到手,而且两广总督张鸣岐在得到消息后收缴了倾向革命的新军二营的枪支,调兵加强了广州的戒备。结果革命党人只好放弃原来的十路进兵的计划,集中全力攻打总督衙门。4月27日,黄兴率一百多人攻人总督衙门,张鸣岐已经逃走,黄兴等人就和反扑的水师提督李准的部队激战,因众寡悬殊,大多数革命志士牺牲,黄兴只身脱逃。这次起义,战斗牺牲和被捕遇害的有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上百名烈士。事后群众收得尸骸七十二具,葬在广州西北郊的黄花岗,所以后人把这次起义叫作“黄花岗起义”。这次起义,是同盟会历次起义中战斗最激烈的一次,也是社会震动最大的一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产生的影响十分巨大,推动了全国的革命高潮,是五个多月后的武昌(辛亥)起义的前奏。


六.基础障碍扫除

1.展示加点字(板书或以多媒体显示,学生认读后配上拼音)

  意映卿卿如晤(wù)     几家能彀(gòu)

  必不能禁失吾之悲(jīn)  嗟夫(jiē)

  吾灵尚依依旁汝也(bàng) 使之肖吾(xiào)

2.老师范读全文,要求同学听准读音,听清句读,体会情感。

  范读旨在以教师的美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引导学生吟诵涵泳,体味文中的儿女情长和革命豪情。

3.朗读质疑

  (1)朗读课文,要求吐字清晰准确,停顿恰当。

  (2)质疑活动

策略: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不能解决的,举手质疑。

4.讨论交流

  (1)落实下列加点的字词的意义

  ①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完毕

  ②适冬之望日前后            恰好

  ③吾之逃家复归,汝泣告我        请求

  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      能承受

  ⑤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确实,的确

  ⑥且以汝之有身也            怀孕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自身

  ⑦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信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写

  ⑧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           代词,他

  吾亦望其言是实             代词,那

  独善其身                代词,自己

  汝其勿悲                副词,表示期望

  (2)了解下列词语的活用现象

  ①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快乐。

  ②瓜分之日可以死

  名词活用作状语,像切瓜一样

  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前一个“老”与“幼”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分别解释为“敬爱”和“爱护”;后一个“老”与“幼”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分别解释为“老人”和“小孩”。

  ④汝幸而偶我

  名词活用为动词,嫁给

  ⑤当尽吾意为幸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竭尽

  (3)疏通下列句子的意思,体察句子的语气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敬爱自己的老人,要扩大到敬爱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小孩,要扩大到爱护别人的小孩。

  ②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我曾经对(你)说:“与其让我先死,不如你在我之前死。”

  ③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这就是我敢于(为天下人)去死而不顾你的原因。

5.诵读设疑

  (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设疑激趣:文章第一段作者说“恐汝不察吾衷”,“故遂忍悲为汝言之”,请问作者的“吾衷”是什么?又是怎样言衷的?

  (3)诵读策略:指导同学抑扬顿挫地诵读课文,养成吟诵、咀嚼、揣摩、品味的习惯。诵读中思考上述两个问题,从原文中找到回答的依据。

6.讨论活动

  (1)作者的衷情是什么?

  明确:作者“忍悲”所言衷情是:“吾至爱汝”并“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从而“使吾勇于就死”,并“敢先汝而死”,进而慰“汝不必以无侣为悲”。

  (2)作者是怎样表达衷情的?

  明确:全文以“忍悲为汝言吾衷”的“吾衷”为主线,结合抒情忆事,进行深刻的说理,表达了“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全文按主线“吾衷”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忍悲为汝言吾衷”——交代写信的原因和心情。

  为什么要悲呢?“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为什么要诉“吾衷”?“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这两个为什么就引出了全文的主旨——“忍悲为汝言吾衷”。那么“吾衷”到底是怎样的呢?就自然过渡到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从情理、事势、后事等几方面具体阐述“吾衷”。

  ①从感情上来说:“吾至爱汝,使吾勇于就死也。”

  ②从理义上来说:“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③从事势上来说:“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④从后事上来说:“吾今死无余撼,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汝清静过日而已。”

  抒情、议论、叙事相结合,情说得真切,理说得深刻,事势说得形象,后事说得感人。

  这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对“吾衷”作了真实、深刻、详尽的阐述,感人肺腑,教人激奋,慰人勿悲,从而达到了作者写信的目的。

  第三部分:(第5—7自然段):加深言情,情深永相旁;深入说理,志高不幸生。这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和加深。

  ①加深言情:“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恐日日为吾担忧”。

  ②深入说理:“吾爱汝至”;“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

  这样就全面地阐明了“情至生死永相旁,志高不幸生中国”的真情实理,使全文的言情说理达到了至善至深的地步,显示了作者的情操、理想之高尚,突出了作者文笔之精粹。

  活动策略:

  抓住“吾衷”这一主线,逐一划出各段的关键句;也可以通过划分结构层次,理清文章思路。

7.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想一想,这篇绝笔为什么感人?

  明确:钟叔河序叶绍袁《甲行日注》云:“大凡真能爱国家、爱民族,真能为国家民族作出一点牺牲,而不是专门讲大话唱高调的人,于家庭骨肉之间,亦必有真感情、真爱心,我不相信刻薄寡恩的人,能够有民胞物与的胸怀,有对国家民族的真正责任感。”这番话,验之于林觉民之信之死是非常深刻的,也道出了本文感人至深的原因

  文章第三段,作者以深情的笔墨记叙了几件往事,表达了对妻子的爱恋和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的一片真情。这种“吾至爱汝”的夫妻之情外,至诚美好令人感到;但更令人感动的是,“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的献身精神及由此而阐述的道理。

  林觉民为造福天下放弃自己幸福和生命的说理过程,是对其挚爱陈意映的说理,更是对自己的说理。正是因为它是对革命者本身的说理,革命者本身才由意志作出决断,自愿牺牲本身的生命、幸福、自由,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家人、好友的幸福、情感,投身于革命洪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革命者的人性的光辉和理性的自觉。

  活动策略: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如何在情与理的矛盾中,作出决断的。  

六.总结

书信,文言文,历史,散文————本篇文章内涵极为丰富。

七.作业

“支撑人前行的,不仅仅是物质,还有信仰”对这句话你有什么样的认识,请写一段话,字数不限。


图文解析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