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教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微课教学+课件教案汇总 (文末下载)

全册精讲+→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3-02-12

人教版信息技术3-9年级微课+课件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3-6年级全册教案汇编下载

小学信息技术3-6年级全册教案汇编下载


苏教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目录


第1课 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2课 认识计算机


第3课 操作计算机
第4课 认识Windows
第5课 设置个性桌面


第6课 认识键盘


第7课 驾驭键盘
第8课 用键盘打字


主题活动1 文字输入比赛
第9课 初识“画图”


第10课 画方形和圆形


第11课 填充颜色


第12课 画直线和曲线
第13课 画多边形


 第14课 复制与粘贴图形


第15课 调整与修饰图形
第16课 初识“奇奕画王”
第17课 绘制图画
第18课 制作运动的小车
第19课 美化图形
主题活动2 图形创作
第20课 初识网络世界
第21课 遨游网络世界
第22课 便捷访问网站
第23课 网络文明小公民
第24课 下载网上信息
第25课 下载和安装软件
第26课 网络交流
第27课 下载和播放音视频文件
第28课 整理文件

关注班班通教学公众号可以接收到后续内容更新

主题活动3 收集和共享信息

全册教案

第1课  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信息技术教材的基础模块。信息很普遍,也很重要。信息是无处不在的。信息是指事物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和意义。在使用信息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就是信息技术。基于对生活的实际情况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本课的教学设计立足于“了解”的认知层次,以感知和感受信息与信息技术为本课主要的教学目标。教材意图通过大量的案例介绍以降低学习难度,通过活动使得内容更易于学生理解。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学生在生活中对本课内容已有一些直观体验,但他们并不了解那就是信息与信息技术。学生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学习会感到新奇,但要做到不混淆“信息”与信息的载体等,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不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生活经验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有些学生已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手机等设备,有些则接触到的信息技术应用更多。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1. 知识与技能

(1)感受生活中的信息现象,认识到信息是指事物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和意义。

(2)在实例中感受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和传递等过程。

(3)感受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初步了解信息技术的价值。

2. 过程与方法

在研究信息与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了解信息获取、存储、加工和传递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信息技术促进人类发展的积极意义,知道信息的重要性。

4. 行为与创新

在思考信息的有用性、真假性等活动中,初步形成信息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感受生活中的信息现象,了解生活中的信息技术。

2. 难点信息是指事物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和意义。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学习、

 

游戏学习等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活动。

六、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七、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手机、平板、温度计等。

八、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中的事出发,感受信息与信息技术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为未来做一些计划。例如,明天需不需要穿雨衣。如果明天下雨,就要穿雨衣。

我们可以通过手机上的天气APP(图1)查看明天的天气情况进行判断。在这个过程中,明天的天气情况就是信息,而我们在使用手机获取信息和天气预报产生的过程中都使用了信息技术。本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信息和信息技术。

 

图1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出发,能让学生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理解更轻松、印象更深刻。

(二)在事物里探究,了解信息无处不在

其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都蕴含着丰富的信息。

活动1体会事物蕴含着丰富的信息

1. 填空,交流获得的信息。(如图2所示)

 

 花开(  )天到 (  )季将来,雁南飞

 

 用(  )示意靠边停车  (  )可以表达信息

图2

2. 说一说校园里不同的铃声传达的信息。

强调:花开花落代表着“时节的更替”的信息;大雁南飞传递着冬季即将到来的信息;人们利用动作、语言、文字、图像等表达与传递信息;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都蕴含着丰富的信息。

【设计意图】从自然现象到人类社会,学生对信息的印象将更加全面,在量变中存储质变的能量。

(三)在情境中实践,理解人们离不开信息

信息无处不在,却又需要我们去获取、存储、加工和传递。

活动2:获取脸盆中水温是否适宜洗脸的信息(部分小组有水温计)

1. 倒入脸盆中的水冒着热气,请判断水的温度是否适宜洗脸。

2. 将获取的信息记录下来,然后告诉同学。

强调:在判断水温的过程中,有些同学用手接近水,然后小心地触摸,这是使用感觉器官直接获取信息。还有些同学使用了温度计测量水温,这是使用工具获取信息。而在记录的过程中,我们对信息进行了存储和加工,然后告诉其他同学,这是信息的传递。可以看出,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离不开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和传递。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有了对信息最直接的经验,再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提炼,让学生对信息的理解更加清晰、印象深刻。

活动3:根据提供的材料判断是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传递中的哪一个环节

1. 你认为下列这些图分别能突出的是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传递中哪一个环节?(如图3所示)

 

图3

2. 观察这些图片你还能想到哪些信息?

3. 讨论一下你还用过或见过其他获取信息的工具吗?

强调:相同的图片,我们得到的信息却有可能不一样。因为信息是指事物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和意义。同一事物包含的信息很多,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就会得到不同的信息。信息是无形的,但人们能用语言、文字、图形、声音等载体把信息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获取、存储、加工、传递完整的过程中理解信息,但此处的重点是突破信息的获取与存储。这样更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容易理解与接受。

活动4:读故事、讲故事,说一说对信息的理解

1. 《卖鞋子》故事中两个业务员看到相同的现象,加工后得出的结论一样吗?

两个业务员到非洲去卖鞋,发现非洲人都不穿鞋。一个业务员说,非洲人不穿鞋子,这里没市场。而另外一个业务员则说,不对,非洲人都没鞋子穿,这里的市场一片大好。

2. 《击鼓鸣金》(图4)中信息是怎样传递的?传递的“信息”是真的吗?

 

图4

隋朝末年,隋炀帝远出巡游。有一次,他北巡雁门关,路上忽然遇到一大队突厥兵。突厥兵把雁门关团团围住,形势十分危急。

几天之后,屯卫将军云定兴率领援兵赶到了。他站在高处,看到突厥兵到处都是,把雁门关围得像铁桶一般,心急如焚。这时,李世民建议用计谋:“我们最好多设旗鼓为疑兵,使他们不知我们底细。白天,遍插旌旗于各个山头,数十里不绝;夜间则击鼓鸣金,虚张声势。突厥一定以为我们来了许多救兵,自然会望风逃去。不然,敌众我寡,我们必然抵挡不住,要白白送了性命。”

云将军听了,连连点头说:“好,好!”当下依计行事。这一招还真灵。突厥兵果然以为隋朝援军大至,仓皇解围自去了。

3. 如果让你把其中一个故事的信息传递给下列对象,你会用什么方式?(如表1所示)

 

 

表1

对 象

传递方式

所需时间

同桌的同学

面对面,通过动作、语言传递


外地的1位亲友



身处各地的多位亲友



小结:《卖鞋子》的故事说明人们将获取的各种信息传递到大脑,经过大脑加工后,可以产生更有价值的信息,并通过语言、动作、文字、图形、信号等方式表达信息。人们也可以借助工具加工信息。例如,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计算、使用验钞机辨别真假钱币等。从古至今,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一直在发展,从口口相传、烽火、鼓声到现在的电话、互联网、卫星,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丰富着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信息越来越重要,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了解信息的加工、传递,知道同样的事物可能经加工后得到的信息不同,信息有真有假,根据情况不同往往要选择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

(四)品历史中变化,了解信息技术及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

一年级我们就学过“岳飞练字”的文章,约900年前岳飞把树枝当笔,把沙地当纸,在沙地上练字。再早一些,约2000多年前,人们把字刻在“竹简”上保存,常用一个人读了几车的书来评价学问,如“学富五车”。现在,我们有纸、笔、光盘、磁盘、颜料等等非常丰富的工具,这些都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在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传递等过程中涉及的技术通常称为信息技术。

活动5:交流古今信息技术

1. 选择信息获取、存储、加工、传递中的一个环节,说一说其中的信息技术或与信息相关的事。

2. 对比古今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变化,说一说信息技术发展的意义。

小结:例如,我们人类在教育、交通、医疗、航天人类历史上的信息技术革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语言的出现、文字的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电报、电话、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每一次进步,都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设计意图】古今对比,配上图片,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生动地认识到信息技术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五)总结与展望

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和疑问,然后把这些内容填写到“成果篮”中。

【设计意图】梳理让学习变得更有系统,更加完整,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有疑问才有进一步探究的动力。

 


第2课  认识计算机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计算机系统学习的基础模块,其内容是学习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认识计算机首先要从外观上观察并知晓各个部件的名称,介绍计算机由哪些硬件组成及其各个部件的功能。这部分知识理论性很强,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计算机很重要。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向的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生活中一般都有接触电脑的经验,对计算机的兴趣非常浓厚。在生活中,他们已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很多计算机知识,但是没有经过系统地学习。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已经被充分调动,对于信息技术课堂的兴趣已颇为浓厚。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常见的硬件组成,能说出各组成部件的名称;

(2)能够说出常用的输入、输出设备;

(3)能够对现在的计算机科技发展有所了解。

2.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设备、器件作用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查阅资料、动手探究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计算机的一些设备是在模仿生物的某些功能。

4. 行为与创新

在实践活动中培养细致、耐心的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了解计算机各组成部件的名称以及常见的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

2. 难点:认识常见的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以及主机箱内主要部件。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结合三年级学生乐于表现自己、不甘落后的心理特点,可以设计一个抢答赛的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主机内的部件让学生动手拆一拆,对照教材找一找。运用演示的方法介绍计算机的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六、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七、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手机、平板、打印机、扫描仪等。

八、教学过程

  (一)畅玩游戏,激趣导入

生活中,我们可以用计算机查阅资料、听音乐、看电影、聊天、发送邮件等。人类是靠大脑思考,并通过各种器官执行指令做事的。拥有这么强大功能的计算机是由哪些设备组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它们。

出示课题:认识计算机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出发,激发学生研究计算机的兴趣。

(二)火眼金睛,初识计算机

或许有些设备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我们来抢答了解一下。

活动1:认识计算机的组成部分

1. 课件出示计算机各组成部分的图片,抢答各部分的名称。

2. 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你所认识的设备有什么功能。

3. 教师强调并补充说明计算机组成部分及功能。

小结:计算机有很多种,我们认识的是最常见的台式计算机。还有笔记本计算机、一体机,拥有计算机部分功能的平板电脑、手机等等。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起点,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让他们自己解决,教师进行引导、补充。

活动2:打开主机箱,逐一辨认器件

1. 拧开机箱盖的螺丝,拿下挡板。注意要轻拿轻放各种器件。

2. 小组合作,一人观察提示,一人拿着书,逐一找主板、CPU、内存、硬盘等器件。

3. 展示并说一说每个器件的作用。

小结:主板提供了许多接合点,供处理器、显卡、存储器、外部设备等接合。CPU是核心部件,它的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存储器是用来存储信息的设备。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学会查阅教材,书上指导与眼前的实物相对照,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

活动3:观察认识外部设备

1. 你见过哪些可以连接到计算机上的外部设备?

2. 这些设备有什么作用?

小结: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和人处理信息的过程差不多。人通过手摸、耳朵听、眼睛看等方式获取信息,而计算机通过键盘、话筒、扫描仪和鼠标器等设备输入信息。这些设备都是输入设备。   

人们把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设备叫计算机的输出设备。 (操作演示这些设备)

【设计意图】常见的设备进行演示操作,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功能、作用。

(三)拓展练习,发展思维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计算机也是一样,新的计算机不断产生,未来计算机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活动4:计算机设计师

1. 观察未来计算机图片,发挥想象画出你设计的计算机。

2. 注明每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3. 为其添加必要的外部设备。

(提示:在你的设计作品中,必要的器件、设备都不能少,要让计算机能“工作”。)

展示学生作品。(将较好的作品张贴在黑板上,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理念)

【设计意图】画一画并注明名称和功能,不仅是复习,更给学生畅想的机会。

(四)思维导图,梳理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计算机,知道了计算机外部硬件名称,了解了计算机有哪些输入输出设备,认识了计算机内部硬件。当然,关于计算机,我们还有很多知识要去学习。

 

第3课  操作计算机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础单元的第3课,前两节课主要是接触常见的计算机硬件的基础知识及工作原理。本课的学习内容是启动和关闭计算机、鼠标器的五种基本操作,是一节信息技术实践应用课,是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操作的起始章节,是理论与操作的衔接。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三年级小学生刚刚接触计算机,掌握鼠标器这些简单的基础操作将是学习信息技术的一个突破口。因生活环境的不同,学生之间的水平差距较大,零基础和不同能力的学生同时存在。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1.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启动和关闭计算机。

(2)认识桌面和桌面上的图标、任务栏、“开始”按钮、鼠标指针。

(3)学会将右手按正确的方法摆放在鼠标器上。

(4)了解指向、单击、双击、右击、拖动五种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5)能够熟练进行指向、单击和右击操作。

(6)能够正确完成双击和拖动的操作。

2. 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计算机系统的过程中学习鼠标器的五种基本操作,通过“七巧板”游戏熟练使用鼠标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启动、使用和关闭计算机,养成节约能源、爱护设备的良好操作习惯。

4. 行为与创新

学会观察、勤于思考,通过鼠标器的基本操作在计算机系统和“七巧板”游戏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细节问题。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了解系统,掌握启动和关闭计算机的方法。

2. 难点:鼠标器的操作方法。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教学中,“导入课题,了解系统软件”环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强化了我们常用的操作系统,初步感知系统硬件和系统软件是顺利操作计算机的前提。在“动手操作,启动计算机”环节,学生开展小组实践活动,对照图片,结合教材一起去探秘“桌面”上的奥秘。在“分步探究,操作鼠标器”这一环节,通过对核心问题的讨论,加深学生的理解,突破重难点,再借助“七巧板”程序,进一步巩固知识、提升应用能力;在“小组探讨,关闭计算机”这一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六、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七、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了解系统软件

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需要安装各种软件,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Windows操作系统就是一款常用的系统软件。AndroidiOS也是操作系统,主要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板书课题:操作计算机)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强化我们常用的操作系统,初步感知系统硬件和系统软件是顺利操作计算机的前提。

(二)动手操作,启动计算机

如何操作计算机呢?让我们从启动计算机开始吧。

活动1:成立探索小组,规范操作启动计算机

1. 说一说你在家是怎么启动计算机的。

2. 用规范的方法启动计算机。

小结:开机后应先打开显示器按钮,再打开主机按钮。

启动Windows后,屏幕上会出现待机画面,这就是Windows的“桌面”。

活动2:认识桌面

1. Windows的“桌面”上有很多元素。让我们看一看图片介绍,认识它们。

2. 对照桌面截图的注释,说一说每个部分的名称。

小结:桌面上的每一个图标的名称各不相同,任务栏、鼠标指针、按钮将在我们使用计算机中发挥重要作用。

练习:一位同学说,另一位同学找。“鼠标指针”、“开始”按钮、“任务栏”“计算机图标”。

【设计意图】学生在启动计算机前,说一说打开计算机的方法。然后一起总结出规范的操作方法,有助于让学生牢牢地记住,要规范操作,提醒学生关闭计算机后要关闭显示器的电源按钮,培养学生爱护计算机的好习惯。打开计算机后,学生开展小组实践活动,对照图片,结合教材一起去探秘“桌面”上的奥秘。

(三)分步探究,操作鼠标器

鼠标器(图2)是计算机最常用的输入设备,它有左、右2个键,两键之间有1个滚轮,鼠标器的基本操作有指向、单击、双击、右击和拖动5种。











活动3:操作鼠标器,强调正确的姿势

1. 学习手握鼠标器的方法。

手握鼠标器(图3),不要太紧张,就像把手放在膝盖上一样,使鼠标器正好分在手掌下,食指放在左键上,中指放在右键上,拇指和无名指分别放在鼠标器的两侧。

2. 练习使用鼠标器对“桌面”上的“计算机”图标做如下操作,说一说有什么变化,并完成记录表。

表1

鼠标器的操作

变化情况

  


  


  


  


  


学生演示鼠标器的基本操作,并说出每一种操作的变化情况。

小结:指向,移动鼠标器,使指针移动到指定位置。单击,指针指向对象后,食指击一下鼠标器的左键。双击,指针指向对象后,食指快速、连续地击两下鼠标器的左键。右击,指针指向对象后,中指击一下鼠标器的右键。拖动,指针指向对象后,食指按住鼠标器的左键不放,移动鼠标器,将对象移动到指定的位置后,再松开鼠标器的左键。

【设计意图】分步探究鼠标器的基本操作方法。首先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姿势,再通过尝试练习,自主学习探究,并记录鼠标器操作后的变化情况,使学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鼠标器的操作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

练习:尝试使用“开始→所有程序→附件”中的“计算器”,进行简单计算。 

阅读:鼠标器是1964年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博士(Douglas Engelbart)发明的。从原始鼠标器、机械鼠标器、光电鼠标器到触控鼠标器,鼠标器技术经历了漫漫征途。

活动4:启动“七巧板”程序,试着玩一玩

说一说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用到了鼠标器的哪些基本操作。(如图4所示)

 







【设计意图】再利用“计算器”“七巧板”等程序,进一步巩固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通过互相交流与合作,充分给予学生鼓励与肯定,并给予及时的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小组探讨,关闭计算机

计算机使用结束时,需要按照正确的步骤关闭计算机。如果不按正确步骤关闭计算机,可能会导致计算机系统损坏。

活动5:关闭计算机

1. 阅读教材,说一说关闭计算机的正确步骤。

2. 实践操作,关闭计算机。 

小结:单击“开始”按钮,选择关机,就可以关掉计算机了,最后关闭显示器。这时,如果主机按钮和显示器的灯熄灭,我们就顺利地关闭了计算机系统。

 活动6:尝试执行“切换用户”“注销”“锁定”“重新启动”等命令,比较差异。

1. 引导学生观察“切换用户”“注销”“锁定”“重新启动”等命令。

2. 分组每个成员选择不同的命令,观察对比执行效果。

小结:执行“关闭”命令,可以关闭我们的计算机,所有的部件停止工作;“重新启动”是关闭了所有的程序,然后重新启动计算机;“切换用户”是指注销当前用户进入一个新的用户的过程(如果当前只有一个活动账号,则无法切换);“注销”是指注销当前用户,退出所有运行程序,退到登录用户界面;“锁定用户”是指不退出当前出运行程序,直接返回到登录用户界面。

【设计意图】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分工合作的方法提高了效率,同时看到执行效果,方便对比。  

(五)回顾与展望

总结回顾:在探索操作计算机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收获或者想法?

总结:回顾今天的探索之旅,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计算机展开,规范启动和关闭计算机的操作方法,有助于帮助我们养成爱护计算机的好习惯;我们还掌握了正确的操作鼠标器的方法,我们还要继续学习关于计算机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技能,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设计意图】本课重视基础知识,突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教师要加强课堂监督,确保该环节的实效性,为培养能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 


第4课  认识Windows

一、教材分析

“窗口”知识是计算机操作的基础。本课内容的呈现为学生正式展开计算机探究之旅拉开了序幕。从“认识Windows窗口”到“窗口的基本操作”,再到“文件与文件夹”的展现,让学生在动脑与动手的过程中全面了解Windows。本课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十分重要,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本课知识。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刚接触计算机的他们对计算机有着浓厚的兴趣和高涨的热情,能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与探究中。他们对文件类型、磁盘等区分能力较弱,需要积累更多的直观经验,循序渐进地学习才能真正掌握。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Windows窗口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窗口的基本操作。

(3)知道计算机以文件的形式存放信息,认识常见的文件、文件夹图标。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窗口操作,明确计算机窗口的一般组成形式和基本操作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窗口是一种所见即所得的交互方式,认识到计算机分类管理文件的好处。

4. 行为与创新

尝试探究使用不同的方法完成相同的窗口操作,体验计算机操作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窗口的基本操作,常见文件和文件夹类型的识别。

2. 难点:调整窗口大小,给文件夹和文件进行有意义的命名。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新课改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课堂中,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做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学习与建构,对信息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我运用启发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七、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打开“计算机”窗口,了解窗口

上节课,我们学会了操作鼠标器。请你双击“计算机”图标,打开“计算机”窗口。像这样在视图中直接进行操作,被人们称为“所见即所得”。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新的窗口——“计算机”窗口。计算机里的“信息”都存放在这里。我们使用的这个操作系统是Windows,意思就是“窗口”,今天我们就来认识Windows。

【设计意图】Windows这个词对学生而言比较陌生,直接出示课题不便于学生理解。所以,我通过旧知“鼠标器的操作”导入,既让学生复习了旧知,又引出了所见即所得的概念。由打开的“计算机”窗口,再引出“Windows,让学生初步了解Windows,又建立了学生探究的信心。

(二)阅读教材,认识窗口各部分

活动1:认识计算机窗口

1. 阅读教材,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计算机窗口由哪些部分组成。

2. 教师演示讲解地址栏、菜单栏。

3. 识记练习:指位置。

小结:计算机窗口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地址栏、菜单栏、最大化按钮、最小化按钮和关闭按钮。地址栏显示的是当前目录路径,菜单栏列出了各种对窗口进行操作的菜单命令,最大化、最小化和关闭按钮就是我们从文字描述中获取到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教材,同桌之间交流,学生先从文字描述中获取知识信息。教师再演示讲解地址栏和菜单栏,帮助学生理解。之后,在界面截图中指一指,帮助学生小结复习,加强对各组成部分的识记。

(三)实践操作,了解窗口的操作

窗口响应是Windows重要的互动方式,窗口是要首先熟悉了解的。

活动2:窗口的基本操作

1. 自主尝试“最小化”按钮,“最大化”按钮和关闭按钮,注意观察窗口的变化。

2. 思考:窗口可以移动吗?如何移动?(从教材中找到答案)

3. 小组探究:三名相近的学生为一组,将指针移动到窗口的边框线,进行拖动操作,观察窗口的变化并记录在下表中。

表1

指针形状

窗口的变化







    小结:单击“最小化”按钮,窗口会缩小成任务栏中的一个图标按钮。单击“最大化”按钮,窗口会扩大到整个屏幕,此时“最大化”按钮变成“向下还原”按钮。单击“关闭”按钮,关闭窗口。除此之外,还可以移动窗口和调整窗口的大小。

【设计意图】最小化窗口、最大化窗口和关闭窗口的知识点比较简单,引导学生自主尝试最大化、最小化和关闭按钮,既解决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又帮学生增强了操作的信心。调整窗口的大小以小组探究的形式展开,通过小组内合作交流,操作快的学生帮忙辅导操作有困难的学生,共同学习提高。

(四)深入Windows,识别信息

通过Windows窗口,能查看和使用计算机中的资源。我们已经学会操作Windows窗口了,现在一起来看一看这台计算机中有哪些资源信息。

活动3:认识文件和文件夹

1. 查看“学件”文件夹里面的各种文件(图2),小组内说一说文件的类型。思考:(1)如何分辨文件的类型?(2)由文件名可以分辨出文件类型吗?

文本文件、图像文件、声音文件等都是Windows中常见的文件类型,不同类型的文件图标不同。我们可以通过图标来分辨文件的类型。

每个文件都有自己的名字,即文件名。文件名由主文件名和拓展名两部分组成,拓展名代表了文件的类型,不能随意更改。我们也可以通过拓展名来分辨文件的类型。

2. 查看“学件”文件夹中的“节日”文件,根据文件的主要表达内容去修改文件名。

小结:通常,我们是根据文件要表达的主题去命名文件,这样也方便存储和查找。文件太多的话,可以利用文件夹进行整理。文件夹可以用来存放文件和子文件夹。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查看“学件”文件夹里面的各种文件,先直观地感受,再分辨文件的类型,让学生带着兴趣去探究学习。通过思考和交流,引导学生认识信息的存储与管理。

(五)思维导图,知识建构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Windows”,学习了窗口的基本操作,识别了文件和文件夹,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用到这些知识,希望大家多实践、多练习。


【设计意图】利用思维导图(图3)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集中归纳。完成知识的建构,总结本课内容,明确知识的基础性与延续性。


第5课  设置个性桌面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个性化”中的更改主题、更改桌面背景和设置屏幕保护程序。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操作鼠标器,完成对计算机个性化的设置,不仅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使用鼠标器的技巧,而且让计算机变得更加个性化。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鼠标器的应用已有两节课的经验积累,可能有一部分学生在家里使用过电脑,鼠标器操作得比较熟练。个性化设置的效果可见,三年级学生对图形、色彩的变化兴趣浓厚,但往往会出现过于关注选择的图片。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1. 知识与技能

学会更改主题,学会更改桌面背景,掌握屏幕保护的启动及结束方法,学会设置屏幕保护程序。

2. 过程与方法

在个性化设置的过程中,体验窗口交互、菜单选择、按钮响应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设置个性化桌面,学生感受到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个性表达。

4. 行为与创新

能够选择合适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审美,设置出合理的屏幕保护。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更改桌面主题,设置屏幕保护程序。

难点:合理地设置屏幕保护。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尝试教学法,以学生自学和练习为主。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材的示范作用、学生间的相互作用。

六、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案例赏析,激趣设疑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每台计算机的桌面都不一样,有的是山水照片作为背景,有的连图标的样子都不同,还有的计算机在一段时间不操作后会出现滚动的文字或不停翻页的照片。

这些个性化的视觉效果包括主题、背景、屏幕保护程序,都可以进行更改和设置。

设计意图欣赏范例作品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又给学生一个清晰可见的目标。

(二)自主尝试,引导更改主题

活动1:更改主题。

如何更改主题?让我们打开教材,先读一读,再试一试。

1. 指导阅读教材。

2. 自主尝试。

3. 交流反馈。

4. 演示操作。

5. 互相赏析。

强调:除了已有的主题,还可以通过安装新的主题模板使用。更改主题,包括改变桌面的背景、图标的样式、音效等等。

设计意图儿童通过自主探索认识世界,这种探索性是与生俱来的,因此我们的教育要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尝试中寻求获得知识的途径,从而学会学习。

活动2:更改桌面背景。

在个性化窗口中,我们还看到许多选项,例如桌面背景。如何更改桌面背景?请带着问题自主尝试操作。

1. 自主尝试。

2. 分析下拉列表中的选项。

3. 演示操作。

4. 互相赏析。

强调:在尝试时,我们要读懂计算机给我们的提示、窗口中的按钮、列表的文字说明等等,理解了这些提示的意思,就能判断出下一步如何操作。

设计意图通过方法的迁移,学生大胆地试一试,对难点——下拉列表中的选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突破。

屏幕保护是为了保护显示器而设计的一种专门的程序。设计的初衷是为了防止电脑因无人操作而使显示器长时间显示同一个画面,从而使显示器老化,易缩短寿命。就像我们经常做的一个动作——眨眼睛,人长时间盯着某一个地方看,会感觉疲劳、不舒服,于是会眨眼睛,眨眼之后眼睛就舒服一些了。

活动3:设置屏幕保护程序。

1. 调出屏幕保护对话框,尝试分析各部分的作用。

下拉列表中列出了可以选择的屏幕保护程序。

等待的时间就是从停止操作计算机到屏幕保护程序启动所需要的时间。

设置按钮上的省略号表示有一些可以更改的选项,如果呈现灰色,代表目前的选择中没有可更改选项。

预览的意思是可以先看看效果。

2. 尝试选择列表中的屏幕保护程序,逐个预览。

3. 设置三维文字屏幕保护程序。

4. 设置等待时间,并等待屏幕保护程序启动。

5. 结束屏幕保护程序。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与机会。在试一试和看书中感知,在小组讨论中感悟,在尝试中深化,在反馈交流中升华,在实践中内化。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感觉知识是自主探究出来的,体验成功的快乐,真正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活动4:对主题、背景、屏幕保护程序进行个性化设置。

1. 设置有个性风格的主题、背景、屏幕保护程序。

2. 展示并互相赏析设置得是否合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审美,对技能的应用需要有正确想法的引导。

(三)概括总结,系统整理

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和疑问,然后把这些填写到成果篮中。

【设计意图】疏理让学习更加系统、完整,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有疑问才有进一步探究的动力。


第6课  认识键盘

一、教材分析

《认识键盘》是围绕认识常用的输入设备——键盘开展教学活动的。活动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一是键盘的认识,通过教材图片加以说明。计算机的键盘大致可分为四个大区:功能区、主键盘区、编辑区和小键盘区(即数字键区)。二是初识“金山打字通”程序。“金山打字通”程序将贯穿于学生键盘操作练习的整个过程,能帮助学生准确记忆键盘的区域分布的位置和主键盘区各个键的位置。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对计算机有一定了解基础上的,是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的第一步,也是学生今后学习信息技术的开篇。

二、学情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三年级的学生对计算机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同学可能已经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娱乐、游戏、交流等,但缺少系统的、正确的使用方法。对键盘的认识不足,使用不够规范。同时“认识键盘”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通过游戏来进行辅助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激发、保持兴趣的方式。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键盘的四个分区。

(2)掌握主键盘区按键的组成和分布。

(3)掌握主键盘区部分功能键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1)本节课主要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互动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在探究新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和发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键盘的作用,知道键盘是重要的输入设备,用好键盘是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内容。

4. 行为与创新

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键盘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重点

认识键盘分区,学会启动、退出“金山打字通”程序。

五、教学难点

对各种字符键的认识,能在文本中输入字符。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把单调的学习任务变得有趣,学生才能深度投入到学习中。在导入环节,以《金山打字通2016》软件中的打字游戏“鼠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环节遵循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探究、互动交流的原则,教师只起了组织和引领的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来感知键盘,进而在数键盘过程中体会键盘存在分区。然后运用任务驱动,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不断尝试和探索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七、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设疑引新

活动1:试玩“金山打字通”中的“打地鼠”游戏。

1. 激趣:同学们,你们玩过“打地鼠”的游戏吗?在哪里玩过?(游乐场、计算机上)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款“打地鼠”游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 示范:教师示范操作并讲解启动“金山打字通”程序,并打开游戏“鼠的故事”过程,学生观看。

3. 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试玩《鼠的故事》游戏。(课件出示操作流程截图)

4. 导入:和老师的速度和成绩相比,你们有什么感想?想知道老师输得快的秘诀吗?就是认识键盘、熟悉键位。你们想学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6课《认识键盘》。

【设计意图】游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示范过程中熟练地进行键盘输入字母,完成“打地鼠”游戏。学生对教师的完成速度叹为观止,而在自己试玩时,由于紧张的心态和对键位的陌生,完成的速度、成绩和老师的不太一样。这激发了学生强烈地认识键盘、熟悉键位的欲望,从而以积极的心态和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二)互动交流,研究键盘

活动2:认识键盘

1. 直观观察,动手感知。

我们仔细观察一下键盘,知道上面有多少个键?数一数(104个)。为了方便认识和使用键盘,我们通常把键盘分为四个区,它们是哪四个区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到教材中去寻找答案吧!打开教材的第27页和第28页,仔细阅读书中的内容。

2. 自读教材,了解分区。

(1)学生自读教材。课件出示键盘分布图和键盘名称。

(2)完成“探究记录单”。

(3)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上先让学生通过视觉,对键盘进行初步感知。学生在数键方法的探究过程中从直观感角度,初步感知到键盘上存在四个分区,整个感知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而不是教师把知识硬性灌输给学生,充分体现了把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这一教学理念。同时,从教材中得到知识是学生有效获得知识的一种途径。因此,让学生自学教材,不仅获得了知识,为后面的交流汇报、分享所得设下铺垫,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自学打下基础。

(三)了解金山打字通

活动3:探究金山打字通的功能

1. 探究:同桌合作探究教材第32页“探究屋”,尝试了解“金山打字通”中学习和训练项目。

2. 操作:学生根据“探究屋”中的内容在计算机上进行探究操作。

3. 实践:选择一个项目进行尝试介绍。

4. 交流:学生介绍项目的内容。

打字教程:包含各项课程训练,程序弹出课程选择窗,选择一个课程后单击“确定”开始课程的训练。

打字游戏:“金山打字通”程序,提供了多个有趣的打字游戏,单击“打字游戏”图标,在软件弹出的选择窗口中选择一个游戏,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开始游戏。

打字测试:学习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单击“速度测试”图标,在软件弹出的范文选择窗口中,选择一个范文开始进行速度测试。

活动4:自主尝试,退出程序

如何退出“金山打字通”程序?

1. 尝试:学生操作,退出程序。

2. 交流:学生相互交流退出程序的方法。

3. 汇报:学生展示退出方法。

【设计意图】在对“金山打字通”软件的认识与探究过程中,不仅加深对知识的巩固、感悟、强化,更是对键盘的操作做了适度地拓展和简单地训练。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四)总结提升,展望新知

在《认识键盘》这节课里,我们认识掌握了分区和许多键的作用,我们还了解了练习打字的软件和键盘更多的奥秘,下节课我们再继续探索。

【设计意图】在概括总结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怎么获取全部WORD教案文档课件资料?

按下面方法扫码回复

免费领取方式

识别二维码关注:班班通教学系统

关注后在公众号最下面发送消息553这3个数字

即可领取全套资料

按下面图示到公众号最下面获取

打不开百度网盘链接的地区

可长按扫码直接下载

 ▼电脑端下载网址
http://jazpan.com/box/3423.html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