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的习惯里,住着家长的模样

2017-06-28 👉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为什么优秀的人从不抱怨

真正高层次的教育,是让孩子做自己

30岁离婚了,那又怎样?


孩子就像一张纯粹干净的纸,有着自己的美丽,但是也有许多空白。你在上面随意画点什么就有可能演变成现实。


作者:五姑娘(富书专栏作者),转载请加微信fushuzhuoluo

01

在网上看过一幅图,两个家长带着孩子坐地铁,一位家长低头玩手机,身边的孩子把头凑到了家长的手机上。


另一位家长拿着书安静地看着,一旁的孩子也拿着自己喜欢的书,津津有味地读。

 

这个画面对人感触很深,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显而易见。

 

更有趣的是,下面有网友对这幅图做了精彩的评论: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当复印件出现问题的时候,请在原件上找原因!

 

很多家长,在孩子遇到问题时,总是责怪孩子,而忘记了自己本身对孩子的影响。

 

有人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确实是,在耳濡目染中,在潜意识的影响下,孩子莫名地学会了家长说话、做事的风格。


一次跟团游时,遇到一对母子。

 

我很奇怪,为什么团里的朋友们不愿意和他们共坐一桌进餐,带着好奇,在午饭时,朋友与我和他们共坐一桌。

 

旅游途中,饭菜寡淡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要饭菜干净不难吃就好。


确实,我们团里的午餐也如此,不难吃,但也不美味,肉菜这些少之又少。尽管如此,那男孩儿也不至于这样。

 

全桌最好的菜,最下饭的菜就只有西红柿炒鸡蛋,可菜才一上来,那男孩儿迫不及待地把菜转到自己面前,不停地往碗里夹,他的母亲并不责备,反而和他一起夹起菜来。

 

大家想,算了,小孩儿可能没吃过什么苦头。可是,让人气愤的是,小男孩才吃了几口,就开始抱怨饭菜不好吃,撅起小嘴,把才扒了几下的饭一搁,“太难吃了,吃不下了,回家。”

 

碗里剩下的西红柿炒鸡蛋,几乎是整盘的菜。桌上其他的人,却一筷不曾夹着。

 

“孩子,浪费不好。”一个中年大叔看不下去,笑嘻嘻地对着小男孩儿说。

 

“这么难吃,我就是吃不下了。”小男孩儿声音很大。

 

“就是!”小孩儿的母亲不但没有说孩子,却跟着附和,甚至对着导游抱怨起来,“这饭也太难吃了吧,交了钱可不是来受罪的。”

 

小孩儿一脸的得意,配合着母亲,你一言我一语的对着导游撒泼。

 

团里的人实在看不下去,都来劝说。而那母亲却一脸的不满:“你们都得为自己的利益争取啊,这不交了钱了吗?”

 

后来的几天里,大家都离这对母子远远的,因为谁也不想在自己的旅途里,增添烦恼。

 

其实,孩子的心性是不成熟的,作为家长应该合理引导,而不是顺着孩子的心性,走下去。


就像这位母亲,她若能懂得,旅行不仅是观光,也是身心灵的一种磨练,那她就会懂得如何引导孩子,让孩子懂得换种心态去对待生活中类似的问题。


02

早上上班坐公交车的时候,遇到一个阿姨带着一个两岁左右的孩子,人们纷纷让座。

 

而阿姨却都拒绝了,“不用,大早的,你们赶着上班也辛苦,我呢能行,这孩子也可以。”


于是阿姨对着身边的孩子微笑着:“咱家妞妞是不是长大了?都可以保护奶奶了。”

 

小女孩奶声奶气的回答:“我长大了,我可以保护奶奶了。”

 

于是祖孙俩站在角落里,阿姨在后面照看着孩子,不时的与孩子嬉笑着。


大家看着这欢快的祖孙俩,莫名的被感染着,心情都很舒朗。

 

然而同样是坐公交车,同样是家长带着孩子,却有着不同的反差。

 

小男孩跑在前面,奶奶在后面慢慢地投币。

 

“看嘛,没位置了,都怪你,走那么慢。”小男孩一脸的抱怨。

 

“我得投币啊,你自己不跑得很快嘛?”             

 

小男孩生着气转过脸去。

 

没过几站,小男孩在车上大声地闹起来。

 

“坐,要坐,脚痛,手痛……呜呜……”说着竟哭了起来,老奶奶用各种方式哄孩子,孩子就是不听,反而越闹越大声,整个车都充斥着这个孩子的哭声,人们都跟着烦躁起来。


很多原本想让坐的乘客因为生气都坐着不动。

 

后来老奶奶实在没法,自己扶着扶手半蹲着让孩子坐在自己的膝盖上。

 

身旁的老爷爷实在看不过,站起来让老奶奶坐。

 

没想到那孩子,竟然自己去把座位占了,还没对身旁的老大爷说一声谢谢。

 

老爷爷生气的看着小男孩儿,又看看身边的老奶奶,无奈地摇摇头。

 

祖孙俩开心的挤坐在座位上,小孩儿像获得胜利一样对奶奶炫耀:“人家是给我让的座。”


老奶奶没说话,笑着说,“有座就好。”

 

车上人们看着这祖孙俩,都漏出一种厌恶的眼光,而她俩却不自知。


尤其是老奶奶,她不知道,她的这个行为,让孩子学会了用手段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孩子长大,会不会变成一个无奈,变成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


03

有时候,当孩子犯错时,有的家长只会责怪孩子不听话、不懂事、太调皮,而有的家长则直接给孩子分析利弊,引导孩子。

 

常常听到很多家长说:

 

我对孩子很认真、管得很严。


我不许他看电视,我不许他玩手机,我要他不要和小朋友吵架,上课不要调皮,经常盯着他写作业,可是怎么就是不好呢?

 

每次被批评过后,他都很乖,可过几天怎么又犯了呢?

 

为嘛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乖巧懂事,自家的孩子却如此难管?

 

这些问题,其实与我们家长有着密切的联系。

 

孩子就像一张纯粹干净的纸,有着自己的美丽,但是也有许多空白。你在上面随意画点什么就有可能演变成现实。

 

所以不管家长们在做什么,都要记得有一双小眼睛在看着你,在模仿着你,在监督着你, 现在的一言一行,即将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指导他处事、交友、对人的方式与态度,即便你再严厉的管教,也难以抹去在他成长过程中你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家长们在做每一件事时,请时刻提醒自己,孩子的习惯里,住着自己的模样。


作者简介:五姑娘,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专栏作者,挑剔处女座,资深广告文案,喜欢旅游,发过一些小文,只愿用心行走,用心行文。本文首发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万新中产生活学院

原创不易,随心打赏

赞赏

富书原创矩阵: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FranklinReadingClub),我属猫(woshimiaoji),爸妈内参(shenduwenhua),富书(zhongchoudushu),出版畅销书《仅有一次的人生,就要酣畅淋漓地活》

赏饭加微信:158589503(备注广告),部长微博@小明牛哲学 

👇世界记忆大师,教你如何快速提升记忆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