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洋的巨人和进击的渔民

2016-05-12 坤坤坤 北美小象君


(图片来自北海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微博)


5月5日,“涠洲114油田”的微博博主发布微博称在涠洲岛海上石油钻井平台附近发现鲸鲨,并附上图片及文字“老朋友好久不见”。一切似乎发展得都那么美好,不过现在凡是新闻都喜欢反转。没错,这一次剧情又一次按照套路反转了。仅仅两天后,在微博上又有人晒出渔民捕捉到鲸鲨的照片。


一张图显示一只几米长的鲸鲨被吊车吊起,另一张图则是这只鲸鲨正准备装入一辆三轮车中。


鲸鲨被渔民吊起装入三轮车中(来自北海发布官方微博)


据了解,这只鲸鲨被渔民以1元每斤的价格收购又以2.5元每斤转手,之所以以如此低的价格出售是因为捕捞上来时鲸鲨已经开始发臭,无法食用,就是说这只鲸鲨很有可能在捕捞上来之前已经得病或者死亡。

 

海洋中温柔的巨人



鲸鲨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鱼类,鲸鲨平均体长为9.7米,胸鳍可以长达4.8米,尾鳍则长达2.4米,同时还拥有一张1.5米宽的嘴巴。鲸鲨主要生活在热带和温带南北纬30度之间的海域,在澳大利亚、马尔代夫、菲律宾、巴西、莫桑比克、塞舌尔、波多黎各、台湾等地均可观察到鲸鲨活动。人类即今为止观察到的最大规模的鲸鲨活动是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海岸,一共有420只鲸鲨同时聚集。

在墨西哥观察到的鲸鲨聚集场面


鲸鲨在海洋中没有天敌,但不要以为它们会像大白鲨一样富有攻击性。鲸鲨有一个外号叫“海洋中温柔的巨人”。就像森林中的大象一样,鲸鲨算是半个“素食者”。鲸鲨主要以海洋中的藻类、浮游生物为食,也会吃一些红蟹和磷虾。

鲸鲨进食的时候会张开大嘴,将周围所有东西全部吸入


虽然它们有着1.5米宽的嘴巴及上面300多个细小的牙齿,但鲸鲨却从来不会用牙齿撕碎食物。它们的进食方式往往是张大嘴巴,吸进一大口海水,先用腮将海水排出,再用口中的10个滤片将海水中的各种植物、动物过滤后进食。所以鲸鲨也是世界上已知的三大滤食鲨鱼之一。鲸鲨身上的斑点就好比身份证,每只鲸鲨的斑点都不一样,生物学家正是通过这些斑点来识别鲸鲨种群的。



世界鲸鲨分布图(蓝色区域为鲸鲨活跃区域)


鲸鲨是一种很古老的生物,科学家认为鲸鲨出现的时间大约在6000万年前。虽然鲸鲨很早被人们发现并命名,但对于鲸鲨的研究却很少,甚至在1995年之前,人们还在讨论鲸鲨到底是胎生还是卵生。1995年在台湾海域捕获的一头鲸鲨体内发现了300只幼仔及卵壳,鲸鲨特殊的卵胎生的生殖方式才被确认。那么这300只幼鲨又有多少可以存活呢?鲨虽然繁殖率很高,但后代成活率却很低,原因就在于鲸鲨虽然有着大大小小的牙齿,由于不是肉食性鲨鱼,许多牙齿已经退化,没有了锋利的牙齿,在凶险的海洋环境中也就少了自卫的武器

小鲸鲨被冲到海边,两侧的鳍已被人割走,相当于失去双手双脚的人


小鲸鲨一出生就要受到来自各方的威胁,一方面是虎鲸、旗鱼等食肉鱼类的威胁,另一方面海龟、海豚等也会对小鲸鲨们造成麻烦。鲸鲨的寿命很长,可以活到70-100岁,但生长过程却很漫长。鲸鲨往往在30岁左右才性成熟,所以许多鲸鲨还没有等到可以繁衍后代的年龄就已经死亡了因为鲸鲨在海洋中没有天敌,它们的死亡大多来自人类的捕捞。印尼、菲律宾、中国等国附近的海域都是鲸鲨捕猎区,捕捞的鲸鲨主要食用其肉质,有时也会将它的鳍割下以制作鱼翅,更多的鲸鲨则因为渔民的误捕而死亡。

一只被割掉背鳍的鲸鲨


传统渔村的成功转型


由于鲸鲨数量在上世纪90年代迅速下降,各国不得不出台立法禁止鲸鲨的捕猎。马尔代夫在1995年开始禁止猎捕鲸鲨,菲律宾在1998年禁止所有有关鲸鲨的商业猎捕、贩卖、输入与输出活动,印度在2001年5月禁止这类交易。除了立法,一些国家和地区还试图谋求转型发展旅游业,这一方面减少了对鲸鲨的捕捞,另一方面也为当地增加了收入。菲律宾的Donsol就是成功转型的代表。


有“鲸鲨之都”美誉的Donsol


Donsol是菲律宾的一个小渔村,村民世代以捕鱼为生。菲律宾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并且是世界上鲸鲨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上世纪90年代,鲸鲨皮肉价格的上升及国际市场对鲸鲨需求增强,使得该区域鲸鲨被过渡捕捞,数量一度濒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与地方政府及旅游局开展鲸鲨保育合作,推行鲸鲨生态旅游发展项目,主要形式为出海赏鲸或潜水赏鲸。现在,Donsol被称为世界鲸鲨之都,每年前来观赏鲸鲨的游客络绎不绝,2007年第8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菲律宾选送的《鲸鲨镇》与其他62部作品一道竞争最佳外语片,《鲸鲨镇》的原型就是Donsol村。


如果说Donsol村的转型拯救了鲸鲨,那么台湾屏东县的东港镇则拯救了另一个濒危海洋物种——蓝旗金枪鱼

屏东县曾经有着丰富的黑鲔鱼资源


台湾屏东曾经是北方蓝旗金枪鱼(又称黑鮪魚)的聚集地,每年4-6月,黑鮪魚随着黑潮北上,在屏东东港镇海域栖息、产卵,这时候也是当地渔民捕捞黑鮪魚最好的时节,每年春夏之季,渔民们争先恐后出海捕捞黑鮪魚,争取捕获第一尾黑鮪魚,来自各地的食客也汇聚东港镇这一小渔村来品尝黑鮪魚的美味。不过由于过渡捕捞,黑鮪魚的数量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渐下降,当地政府在2001年及时的推出了“黑鮪魚文化观光节”游客来到这里不仅可以品尝黑鮪魚,还可以出海观赏黑鮪魚,从前为期只有一天的美食之旅延长成了两天的文化生态之旅,越来越多的食客也变成了观光客。

屏东的黑鲔鱼文化观光季


此外,当地还结合特色民风民俗、宗教文化等发展鱼苗放流海洋保育、渔村小旅行等活动,既加强了对海洋资源的保护,又提升了旅游的深度与丰富度。类似这种渔村的转型在世界范围内还有很多成功案例,尤其在许多东南亚国家,它们依托当地自然环境、人文风情发展生态旅游业从而减少传统捕鱼业对于海洋资源的开发。成功转型的渔村还有印尼的马伦达和越南的潘切。


渔业枯竭下的怪圈


然而,此次的鲸鲨事件又一次让广大网友们失望了,又一个国家保护动物,又一次被低价贱卖,这一场景好像似曾相识。没错,就在一个月之前,三亚的海鲜市场就爆出低价出售锤头鲨,几百头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被随意丢弃在海鲜市场并被渔民们以极低的价格当街叫卖。虽然执法部门迅速出动,封存在锤头鲨,并控制了嫌疑人,不过本来属于海洋的锤头鲨却只剩下冷冰冰的尸体。

 

有趣的是,近几年“天价鱼”、“天价虾”的出现与锤头鲨、鲸鲨被低价出售形成对比。一个是濒危海洋物种,却被当做普通海鱼被贱卖;一个是人工饲养的家鱼,却被当做野生鳇鱼高价出售。这一闹剧的背后反映出近海渔业的枯竭,人工养殖趁机混入野生市场,消费者真真假假难以分辨,不法商贩借此获利的乱象。


3000元一斤的长江刀鱼


据青岛早报报道,今年春天的大刀鱼在青岛市场已经卖到200元/斤,而在年初,长江刀鱼的价格飙升至3000元/斤左右。浙江渔民有着这样一段谚语“今天不吃子孙鱼,明天子孙有鱼吃”,不过在这里小象君更想借用青岛早报5月11日的文章标题——“今天打了子孙鱼,明天子孙吃什么”


新闻来源:中新网、“涠洲114油田”新浪微博、青岛早报

图片来源:“涠洲114油田”新浪微博、东森新闻网、国家地理、青岛新闻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