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第 21 集)- 蔡礼旭老师

2017-10-13 居士亭


“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

— 《群書治要》·魏征(唐)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336ovtrvk&width=500&height=375&auto=0

净空老法师:传统文化救世宝典《群书治要》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160sn4z67&width=500&height=375&auto=0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第二十一集)

蔡礼旭老师 


六、礼乐


  1. 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卷三十三 晏子)


【白话】人之所以比禽兽尊贵,是因为人能奉行礼义。


2.    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正邪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是以先王隆①之也。《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miù②以千里。”此之谓也。隆,谓尊盛之也。始,谓其微时也。(卷七 礼记)


【注释】①隆:崇尚;尊崇。 ②谬:错误;差错。


【白话】礼的教化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它防范邪恶于未形成前,能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天天向善德靠近而远离恶行,因此,先王都尊崇礼的教化作用。《周易》说:“君子重视事物的开头。开头若有一丝一毫的偏差,结果会造成千里之远的错误。”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3.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①事师,非礼不亲;班朝②治军,官③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④,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班,次也。莅,临也。庄,敬也。(卷七 礼记)


【注释】①宦学:宦,学习仕宦之学,提高行政能力。学,学习诗、书、射等六艺。 ②班朝:在朝廷中按照职位品级以定位次仪式。 ③莅官:到职;居官。 ④祷祠祭祀:祷,有所祈求的祭祀。祠,酬谢神恩的祭祀。祭祀,祭祀神明、祖先的泛称。


【白话】仁义道德,不借助礼在细微曲折之间,体现出的等级秩序及具体的行为规范,就不能实现;欲通过身教和言教来移风易俗,扶正去邪,若不以礼作根本标准,就不免要顾此失彼而无法周到完备;分争曲直,辨讼是非,若不以礼作准绳就无法做出正确判断;君臣、上下、父子、兄弟之间,没有礼就无法定名位、尽本分;无论是学习从政,还是学习其他东西,不根据礼,师生之间就不可能使教者认真、学者专心而产生亲近之情;朝班的整肃、军队的治理、官员的就职、法令的颁行,没有礼就不能彰显威严;祈祷酬谢神灵,祭祀供养祖先,没有礼就不能体现诚敬庄严。


4.    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①,别同异,明是非也。(卷七 礼记)


【注释】①嫌疑:易于混淆及是非难辨的事理。


【白话】礼的作用,就是用来确定人与人的亲疏关系,断定疑难事情的恰当做法,分别尊卑地位的同异,明辨是非对错。如此一来,社会才有秩序、人人才有规矩。


5.    君子有礼,则外谐而内无怨。(卷七 礼记)


【白话】君子做到以礼治身,便能与一切人事物和谐共处,而内心平和毫无怨恨。


6.    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shè。慑,犹怯惑。(卷七 礼记)


【白话】富贵的人若乐于学礼守礼,就能做到不傲慢、不放纵;贫贱的人如乐于学礼守礼,就能在任何场合都心志不惑、不怯懦畏惧。


7.    昏①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婚礼者,礼之本也。(卷七 礼记)


44 33688 44 15044 0 0 2109 0 0:00:15 0:00:07 0:00:08 2996>

【注释】①昏:通“婚”。婚姻。


【白话】婚礼,是缔结两个不同姓氏的家族交好。对上来说,可以奉事宗庙祭祀祖先;对下来说,可以传宗接代、承继香火。所以君子十分重视婚礼。男女各有分工且各尽其责,则夫妇之间才有道义;夫妇间的道义建立起来了,给后代做了榜样,然后父子才能亲爱和睦;父子之间有了亲爱,然后君臣才能各正本位。因此说,婚礼是礼的根本。


8.    故朝觐之礼①,所以明君臣之义也;聘问之礼②,所以使诸侯相尊敬也;丧祭之礼,所以明臣子之恩也;乡饮酒之礼③,所以明长幼之序也;婚姻之礼,所以明男女之别也。礼禁乱之所由生,犹防止水之所自来也。故以旧防为无所用而坏之者,必有水败;以旧礼为无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乱患。故婚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僻之罪多矣;乡饮酒之礼废,则长幼之序失,而斗争之狱繁矣;丧祭之礼废,则臣子之恩薄,而背死忘生者众矣;聘觐之礼废,则君臣之位失,而背叛侵陵之败起矣。苦,谓不至不答之属。(卷七 礼记)


【注释】①朝觐之礼:诸侯谒见天子之礼。 ②聘问之礼:古代诸侯之间,互派使者做友好访问的礼节。 ③乡饮酒之礼:指乡州邻里之间定期的聚会宴饮。此礼以敬老尊贤为主,由最高层的乡大夫(主持乡政者)宴请贡于朝廷的贤良之士;较低层的是乡人邻里之间的欢聚。聚会前先祭祀鬼神,然后按照仪式饮宴,透过行“乡饮酒礼”养成谦让和庄敬的人生态度。


【白话】所以设朝觐之礼,是用来表明君臣大义;设聘问之礼,是为了使诸侯互相尊敬;设丧祭之礼,是用以表达为臣、为子的感恩之情;乡饮酒之礼,是用以明确长辈和晚辈间的秩序;婚姻之礼,是用以辨明男子和女子在家中职责分工的。礼节,能禁止混乱发生的根源,就像堤防能阻止洪水泛滥一样。所以,认为古老的堤防没有用处而毁坏它,一定会遭遇水灾;认为古老的礼仪没有用处而废弃它,一定会有祸乱发生。因此,婚姻之礼被废除,夫妇应尽的道义衰微,相处就会痛苦,而淫乱的罪行便会增多;乡饮酒之礼被废止,长幼的顺序丧失,争斗的刑事案件就会频繁发生;丧祭之礼被废弃,为人臣、为人子者的恩义淡薄,而背逆祖先、不忠不孝的人就会变多;聘问之礼和朝觐之礼被废弃,则将失去君臣各自应有身份和地位,而反叛君主、侵凌邻国的祸乱就会随之产生。


9.    祭不欲shuò①,数则烦,烦则不敬。祭不欲疏,疏则怠,怠则忘。(卷七 礼记)


【注释】①数:屡次。


【白话】祭祀不可太频繁,太频繁就会产生厌烦情绪,一旦有了厌烦情绪就会不恭敬。祭祀也不可太稀疏,太稀疏就会使人怠慢,怠慢了就会渐渐忘却祖先。


10.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①;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卷七 礼记)


【注释】①乖:反常;谬误。


【白话】凡音乐的缘起,皆出于人心。感情在内心深处萌动之后,表现于外的就是发声。声成曲调,便成为音乐。因此太平盛世的音乐,安详而愉快,因为政治宽厚和谐;乱世的音乐,怨叹且忿怒,因为政令违背天理民心;亡国的音乐,悲哀而愁思,因为百姓处境困苦。


11.  音声之道,与政通矣。言八音和否随政。宫为君,商为臣,jué为民,徵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无怠(本书怠作怗)chì①之音矣。五者,君、臣、民、事、物也。凡声浊者尊,清者卑。怠懘,弊败不和之貌也。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②,其臣坏。角乱则忧,其民怨。徵乱则哀,其事勤。羽乱则危,其财匮。五者皆乱,迭相陵③,谓之慢。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矣。君、臣、民、事、物,其道乱,则其音应而乱也。(卷七 礼记)


【注释】①怠懘:当作“怗懘”,指音调不和谐。懘,不流畅、不和谐。 ②陂:偏颇,邪僻不正。 ③相陵:亦作“相凌”,相互侵扰。


【白话】音乐的内在精神,是与政治相通的。五音中的“宫”代表君主,“商”代表臣子,“角”代表人民,“徵”代表各种事情,“羽”代表器物。君、臣、民、事、物五者能谐和不乱,就不会有败坏不和的声音出现。假如宫音一乱音乐就放散而无中心,反映君主骄傲、刚愎自用而贤人远离。商音一乱音乐就会倾斜不正,反映臣子官品败坏而利用国家制度谋利。角音一乱音乐就会充满忧愁,反映政令苛刻而百姓哀怨。徵音一乱音乐就会哀苦,反映徭役不休而百姓痛苦。羽音一乱音乐就会危急不安,反映赋税沉重而百姓财用匮乏。如果五音全乱,则上下冲突、互相侵犯,称为“慢音”,表示国政傲慢又怠惰。如此一来,国家灭亡的时间就不远了。因此,真正的明君,为了替百姓谋福,一定会从音乐中体会民情,虚心调整政事。


12.  乱世之乐,为木革之声,则若雷,为金石之声,则若霆,为丝竹歌舞之声,则若zào。噪,叫。以此hài心气动耳目摇荡生,则可矣;生,性。以此为yuè,则不。不乐,不和。故yuèchǐ,而民愈,侈,淫也。郁,怨也。国愈乱,主愈卑,则亦失yuè之情矣。(卷三十九 吕氏春秋)


【白话】乱世的音乐,演奏木制、革制乐器的声音就像打雷,演奏铜制、石制乐器的声音就像霹雳,演奏丝竹乐器的歌舞就像大嚷大叫。用这样的声音来扰人精神,震动耳目,放荡性情,倒是可以办得到;但用来作为音乐演奏,那就不能给人带来和乐。所以音乐愈是奢华放纵,人民愈是抑郁,国家就愈混乱,君主的地位就愈卑下,这样也就失去音乐的本来意义了。


13.  乐由中出,和在心也。礼自外作。敬在貌也。大乐必易,大礼必简。易、简,若于清庙大飨然也。(卷七 礼记)


【白话】乐由内心深处发出,礼则体现于外在行为。伟大的音乐必定是平易近人的,庄严的礼仪必定是简朴实在的。


书 · 籍 · 推 · 荐


群书治要360 全三册

本书是中国古圣先王修齐治平之智慧、方法、经验、效果的集大成之作,亦是历经千万年考验所积累的文化结晶。这部宝典既能帮助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也能为当今各阶层领导者提供可贵借鉴。对于不同领域、不同身份的社会大众,本书也是修身、治家、处事的智慧源泉。


《群书治要360》系列书,即从《治要》中精选出最精彩、最适合当前社会迫切需要的360小段,加以注解、难字注音,再翻成白话文,每年出一册,便于大家每天学一段;将整套书概括为六条大纲:君道、臣术、贵德、为政、敬慎、明辨;每条大纲下,又归纳了《治要》论述的相关要点作为细目,希望本书的纲目,对于读者领纳《群书治要》全书的精神,亦能有所帮助。目前已出版三册。


点击阅读全文,浏览书籍详细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