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莫西沙星的心脏毒性

学习笔记专辑 离床医学 2023-11-22
莫西沙星的心脏毒性
莫西沙星(moxifloxacin)作为新型8-甲氧基氟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物,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厌氧菌及非典型病原体(支原体、衣原体、军团杆菌)等均有良好抗菌活性,具有口服吸收好,组织渗透力强,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临床广泛应用于呼吸道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急性细菌性鼻窦炎)以及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等疾病的治疗。

近年来,因莫西沙星可增加了QT间期延长(QTIP)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等心脏毒性风险,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日益受到关注。
QTIP分为两大类 :先天性长QT综合征和获得性长QT综合征。
获得性长QT综合征的发病率更高,且通常与药物有关。
TdP是一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临床表现为眩晕、近昏厥、昏厥甚至出现心搏停止,其特征表现在心电图(ECG)上QRS复合波的心搏变化,此时心率高达每分钟200~250次,临床具有难以预测,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等特点。

相关阅读:
案例:输入左氧氟沙星后,左痒右痒全身痒
PPT课件:长QT综合征的心特征及诊治进展
避坑:八大案例盘点喹诺酮类药物不合理用药
全身用氟喹诺酮类药品说明书修订: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风险!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视频5:喹诺酮类抗生素
社区获得性肺炎经验性治疗: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单用呼吸喹诺酮?
何为无氟喹诺酮、氟喹诺酮、呼吸喹诺酮类药物?如何正确使用?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急诊临床应用指导意见(2020)

本文就莫西沙星致心脏毒性的发生率、诱发因素、作用机制等进行综述,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促进莫西沙星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1 莫西沙星致心脏毒性的发生率

研究显示,莫西沙星与QTIP和TdP之间有显著关联性。
国外一项642名受试者使用莫西沙星后QT间期监测的回顾性调查显示,使用莫西沙星后平均QTIP范围从11.5ms升高至 19.5ms,提示QTIP与莫西沙星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
白彩珍等报道的常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中,莫西沙星致QTIP的危险性最大,高于临床常用的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等同类药物。
Morganroth等报道,395例老年(≥65岁)肺炎患者参与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的QT研究(多剂量连续静脉注射或口服),莫西沙星致QTIP发生率为31%,显著高于对照组(左氟氧沙星)的16.9%,提示莫西沙星致患者QTIP和TdP的风险高于其他喹诺酮类药物,临床用药应加强关注。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收到的莫西沙星所致2 133例心血管不良事件中,147例(6.89%)发生TdP,其中16例(0.75%)是致命的。
欧洲药品管理(EMA)药物警戒系统中收到的莫西沙星所致 1 677例心血管不良事件中,109例(6.50%)发生TdP,其中4例(0.24%)是致命的。
世界卫生组织Vigibase收到的莫西沙星所致2 680例心血管疾病不良事件中,154例(5.75%)发生TdP。
而遗憾的是,目前中国仅有零星心脏毒性不良反应的分析报道,未对莫西沙星致心脏毒性进行系统性研究和报道。

此外,不同的种族背景(日本人比韩国人高约2ms)、性别(女性比男性高约1ms)、服药时间(禁食状态比进食状态高约2.8ms)等因素均会影响 QTIP 的发病率,而肥胖患者的QTIP发病率明显较低(BMI低于30kg/m2约6ms),这可能与莫西沙星易向脂肪组织中分布导致其血药浓度下降有关。

2 诱发因素

药物致QTIP和TdP 的发生率与患者本身的诱发因素相关,且随着诱发因素的个数增加TdP风险也随之增加。
约 90%TdP患者至少存在一个诱发因素,71% 患者至少存在两个以上诱发因素 。
常见的诱发因素包括:高龄、女性、电解质紊乱、有基础疾病史、血药浓度和药物相互作用等。

2.1 年龄和性别

邬丹莲等报道的45例莫西沙星不良反应病例分析中,老年患者(≥65岁)所占比例为 60.7%,提示老年患者使用莫西沙星后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增高。这可能与老年人肝肾功能下降、多病共存以及多重用药等因素使其药动学和药效学发生改变,药物的敏感性增加,导致其QTIP和TdP的发生风险高于青年人相关。
此外,老年人体内脂肪较青年人多,更容易导致脂溶性药物在体内的蓄积,而莫西沙星是脂溶性药物,容易在老年患者体内蓄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Tran等报道,女性平均QT间期较男性长约13ms,所以女性服用莫西沙星发生TdP的几率也比男性高。
另一研究显示,女性QTc间期变化为16.9ms(95%CI:13.5~20.3),高于男性的12.7ms(95%CI :8.4~7.1),提示女性QTc间期变化程度较男性宽,临床应用莫西沙星更应密切监测女性心电图变化,避免QTIP和TdP的发生。
2000年至2018 年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共报道28例莫西沙星致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的文献,其中男性12例,女性16例,女性多于男性。这可能与男性和女性的心脏离子通道密度不同,导致其QT间期不同相关。
陈崇泽报道的长乐市医院(2009—2013年)9例莫西沙星致心血管不良反应中,男性3例,女性6例,与上述结论相一致。

2.2 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低钙血症都可能增加TdP风险,其中以低钾血症最为多见。
低钾血症患者因其细胞外钾离子浓度降低,使心肌细胞复极时钾离子内流减少,内向电流增加,心肌复极时间及动作电位时间延长致QTIP发生。
邓银华等报道1例患者因长期服用珍菊降压片导致低钾血症,应用莫西沙星后其QTc升高至488ms左右,并伴有气促、胸闷、心悸等症状,暂停给药30min后,患者胸闷、气促症状缓解。
田婷婷等报道1例低钾血症的高龄女性因肺炎给予静脉滴注莫西沙星0.4g,qd,用药后突发心悸,心电图示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立即停药,予对症治疗后上述症状消失。4d后因发热感染加重连续2d静脉滴注本品,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停药后予对症治疗,上述症状再次消失。提示低钾血症患者应用莫西沙星后更易致QTIP和TdP发生。
因此,电解质紊乱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莫西沙星;如果临床必须使用,应先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并且严密监测心电图变化,一旦出现QTc间期延长或患者气促加剧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对症治疗。

2.3 基础疾病史

有基础疾病史(特别是患有或曾经患有心动过缓、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室复极电流受损等疾病)的患者可能会引起QTIP。
Kluger等报道,冠心病患者的QT间期为422~438ms,而正常人为403ms,提示冠心病患者若使用莫西沙星后可使 QT间期明显延长,诱发QTIP及TdP危险大大增加。这与此类患者心室复极电流受损,QT间期较正常人长有关。
此外,有长QT综合征家族史的患者,由于心肌细胞钾离子通道的基因可能存在缺陷,当使用莫西沙星等影响心肌细胞钾离子通道的药物后,使其QT间期过度延长,甚至诱发TdP。
因此基于安全考虑,患有此类心脏疾病史、先天性或证明有获得性QT间期延长的患者应避免使用莫西沙星。

2.4 血药浓度

研究报道显示,莫西沙星致QTIP与血药浓度相关。
Stylianou等报道,644名健康受试者参与的QT研究中,健康受试者在口服单剂量莫西沙星片0.4g后,在服药后2、3和4h时其平均QTc间期分别延长10.22、10.42和11.54ms,而服药后0.5及24h时间点QTc间期仅延长1.9和2.5ms,QTc间期变化没有超过5ms。表明口服莫西沙星后健康受试者血浆浓度峰值时间窗内的QTc间期变化明显高于血浆谷浓度时的变化,莫西沙星达峰时(Tmax)2~4h窗口期内发生QTIP风险高。
另研究显示健康受试者在口服莫西沙星片0.4g 后,其血药浓度每增加1mg/ml,QTc间期相应增加2.1~3.9ms,提示QTIP与莫西沙星血药浓度呈现浓度依赖性,血药浓度越高,QTIP越长。
李成敏等报道1例老年男性患者入院前曾静脉输注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4g,入院后立即静脉滴注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4g(时间间隔过短导致莫西沙星使用剂量超过常规推荐剂量)后自述心前区不适,喘憋严重,心电图示室性心动过速、严重ST-T改变,心率110次/min,提示患者出现的室性心律失常与其血药浓度过高有关。

2.5 药物相互作用

国外文献报道莫西沙星联用华法林治疗过程中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升高及发生出血等不良事件。
关于莫西沙星和华法林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可能的机制为:
①消耗了产生维生素K的肠道菌群 ;
②竞争结合华法林蛋白结合位点引起游离的华法林短暂升高,从而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

胺碘酮可致心电图QT间期延长及T波改变,减慢心率 15%~20%,使PR和QT间期延长 10%。
因胺碘酮与莫西沙星二者均可致室速心律失常,联合用药可致室速心律失常发生风险增加。
樊鑫报道2例因莫西沙星联用胺碘酮后发生TdP患者,在停用莫西沙星和胺碘酮后心电图恢复正常,提示胺碘酮与其他可致QT间期延长药物联用时,QTIP和TdP发生风险明显增加。
李成敏等报道1例老年男性患者因右肺肺炎给予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0.4g静脉滴注后,患者自述心前区不适喘憋严重,心电图示室性心动过速,严重ST-T改变 ;给予胺碘酮治疗后,患者出现室颤心律失常,提示莫西沙星联用胺碘酮可致室速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加。
李洪英等报道1例既往长期口服索他洛尔患者,入院时QTc间期为455 ms,住院期间使用莫西沙星5d后,QTc间期延长39至494ms,停用莫西沙星后,QTc间期下降恢复至入院水平461ms,提示莫西沙星与索他洛尔联用与患者QTIP 的发生相关。

3 作用机制




莫西沙星可阻滞心脏快速激活,延迟钾整流通道(IKr),导致钾离子外流减少,引起内向电流净增加,使心肌复极时间及动作电位时间延长,表现为体表心电图QT间期延长。
动作电位时间延长,促使电压依赖型离子通道(钙通道)的开放,引起钙离子内流增多。
若动作电位时限进一步延长,体表心电图QT间期也会进一步延长 。
而这种心室再极化作用可能导致潜在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发生,且呈剂量依赖性。
动作电位的时程的进一步延长,可能会出现早期后除极(EAD),若EAD达到阈值,即可诱发触发激动。触发激动伴有复极时间延长时,可引发折返激动,从而诱发TdP。
成祥林等报道2例患者分别于服用莫西沙星3和6d后出现心室颤动,进而导致死亡。推测莫西沙星可能通过影响心肌细胞钾通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而致患者死亡。
联合使用其他可致QT延长的药物可进一步诱发QTIP和TdP。

4 预防和治疗措施



引用:顾贝欣,沈杰.莫西沙星致心脏毒性研究进展[J].上海医药,2020,41(19):50-53+56.


《基层常见疾病合理用药指南》合集28部(下载PDF)

《常见疾病基层诊疗指南》合集82部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鼻/咽拭子采集流程视频

防护用品穿脱视频(国家卫健委新冠疫情医疗救治专家组)

送书14本:奈特彩色图谱系列(1.95GB)

领取:断层影像解剖学(92个视频6.44GB)


小师妹和俺建立了资料分享群,邀您互相交流,微信gabstudy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书籍宝库,用完记得收藏哦,下次更方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