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胡赳赳:学不好中文,中国孩子难以真正成“人”



词语破碎之处,无物存在。

——斯蒂芬·格奥尔格



学不好中文,

中国孩子难以真正成“人”

文:胡赳赳 编:思想食堂


01



真正的“人”,需要通识教育


一个人想成为他自己的时候,一定会去寻求那种好的知识,寻求那种善的知识,这类知识既是基础的,也是与众不同的。它既是共性的东西,每个人又有他独特的方法论,这就是通识性的教育,就是如何成为你自己。通识的“通”,就是人人平等,人所具有,人人都应该有的良知称之为通识。


一个“真正”的人,首先是一个自然人,其次是一个社会人,最后才是一个专业人。学校教给我们的都是数理化等专业知识,背后缺少人文底蕴,这是很麻烦的一个事,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很容易变成一个专业性的动物,变成一个社会性的动物。


通识教育区别于专业教育,它是人文主义的教育方式。通识就是指你要跨学科、跨专业,掌握一些最基本的人文社科领域的知识,首先要有基础的价值观,这样在专业领域里,才不会犯方向性错误。


在西方比如哥伦比亚大学,他们把通识课程称之为全球核心课程。全球核心课程是什么?一个人在大学本科前两年,把东方和西方的文化知识中最经典的部分要通读一遍,这是哥伦比亚大学全球核心课程。只有读完这些经典之后,才会对整个文明脉络有一个清晰认知,在此基础上再去学习专业知识。


我们是一个人,人就意味着有价值观,追求善的东西,追求美德,追求幸福。


02



汉字:中文通识教育第一课


在中文世界,通识教育不仅仅教知识,还要教礼仪、教“洒扫庭除”,教认识自然、认识自己,以及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比如中国传统的应该是《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四书五经就是中国儒家的一个核心课程,但是对于现代人来讲,我们要把我们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打开,回到一些基础的东西。比如我们从小到大没有上过汉字课。


民国时候的孩童所理解的字义,可能要超过我们现在许多成熟的作家和专家。那个时代风云际会,也是个奇迹,竟然最好的专家在为孩子们量身打造识字课本。澄衷蒙学堂的《字课图说》主编纂人是刘树屏,当时的状元、教育厅厅长;审稿人更不用说了,鼎鼎大名的蔡元培,当时任这个蒙学堂的教务处长,后来是北大校长;撰写书法者是唐驼,因为练字把背练驼了,人称唐驼,后被敬为民国榜书四大家之一,人称唐体,他一个字一个字手书下来的。一代知识精英处在晚清民国的重要变局之中,既有继绝学之举,又有开太平的冲动,所以其学问中西学交汇。


这套教材其流布之广影响之大,不在于其名气,而在于其精良。从汉字中可以学习到文字学、美学、哲学、科学。所以胡适从美国留学回来时,还专门到上海澄衷蒙学堂走访,校长只有两部《字课图说》,一部送到商务印务馆,当《国民字课图说》的主要参考书了。一部就送给胡适了。胡适摩挲着感叹说:“中国自有学校以来,第一部教科书,就是《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这一部读本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历史性的价值。”


学校最开始教你写作文,教你造句组词,就不教你这个字是怎么来的。

这个字起源是什么?字中所具有的智慧是什么也不知道。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汉字课,原原本本告诉大家怎么去理解一个汉字。比如说我们吃的大麥(麦)、小麥,“麥”这个字我们最早把它称之为“来”,外来的来,因为麦子是外来的,是从中东那边传过来的,后来“来”这个字,被衍生为外来之意,那用什么字表达麦子的麦呢?就在这个“来”下面加了一个停止的止,意思是它栽种在这不走了,让麥子不走了。



你要不知道这个字的本意,就不了解“麥”字原来是外来的物种,然后我们要驯化它,我们不要让麦穗儿,麦芒是可以跑动的,不要让它跑掉,它这里头有科学,我们驯化麦子花了很长时间,最后选出一些不容易跑掉的麦子。


有了这种农作物,人就从狩猎时代和采集时代进入到农耕文明时代,这个农耕文明时代就是2000多年,有了麦子才让我们北方文明优越于南方文明。


北方意味着中原,所以中原是一个最重要的文明中心,全跟这一个字有关系。假如说我们不知道这些汉字,就不知道汉字背后的历史,也不知道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造这样一个字,这个字和其他字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所以汉字当中有基本的价值观,有基本的知识。

汉字课不解决,我们对自己的语言文字是没有认知。无法认识到传统的“其来有自”。这一切,都要从如何老老实实地重新认字开始。语言文字,这个文化中最基本的经典。所以,汉字课是通识课中的第一堂课。


03




读书:就是做人


宋明理学是中国最有智慧的学问,宋明理学来自于禅宗和儒家的结合,而禅宗来自于道家和印度佛学的结合,所以宋明理学是积累了儒释道三家的智慧,而朱熹朱子是宋明理学集大成的人。《朱子读书法》就是教你怎么去读书的书,它既是指读经典,又是指读圣贤书,又是指读哲学书,又是指读经世致用之书。这里头不仅仅是读书的方法,还有很多做人的方法,读书和做人不是两个事情,读书就是做人,做人就是读书,要求你整个人要有一种美德。


你要学会安静下来,不能带着情绪去读书,你要很真诚地读书,你要很恭敬地读书,真正的读书人是半日静坐半日读书,静坐是为了读书,让你的情绪安静下来。然后静坐可以让你形成通路产生智慧,你再去读这个书的时候,能产生无穷的阐释可能性,就是让语义变得丰富。

 

古人读书为什么老要写各种注释?因为他把这个义理读出来了,就像我们吃食物一样,那个书就是一个食物,这个食物我们越嚼越有味。

 

假如说你不用心的话,就觉得食之无味。因为你要考虑的事情太多,家庭的问题,教育的问题、结婚的问题,人活着为什么的问题,你要考虑的事情太多,反而没有心思去认真理解书当中的意思。

 

你首先要让自己安静下来,没有任何情绪,忘我专注,你才能进入到读书那个境界。这样书会越读越快,因为每个你都懂,但前提是你要专注,你要安静下来,然后你就会产生心流,产生高峰体验,这时你就读进去了。

 

无用之书才是大用之书,因为无用之书不是为谋生去准备的,不是为你的生活去准备的,也不是为你的生产去准备的,它是为你的生命去准备的,所以读这些无用之书是要让你的生命发生受用的,它是影响你生命质量的书,这就是我们的阅读课。



04




写作:实现自我


写作是读书的溢出物,书读多了读通了,那个通道自然就打开了,你自然就是下笔千言,甚至于下笔万言都不成问题。在读书的基础上再推进一步,让你善于写作,而一个真正善于写作的人,他的大脑结构跟普通人的大脑结构是不一样的,它具有条理性,具有逻辑性,具有宽容性,更能容忍不同的观点,在大脑里形成一个丰富性和复杂性,但不会影响他的行为特征,就是他还是会心平气和地接受。

 

在写作过程当中,最重要的是你要写出未知的东西来。一般而言,当你写前三段五段的时候,像一团乱麻,因为那时候思路还在一个混沌状态,写上个1000字的时候,你就开始滔滔不绝了,你那个通路就被打开了,这个时候就开始写出未知的东西。通过阅读,通过长期的积累,你建立了一个渠道,那些未知的、真理性的、智慧的东西,它就会通过你而来,之前的偶尔通过灵感而来。这种创造力,它给你带来的幸福感、享受感、成就感、价值感是一种狂喜式的,写作和舞蹈,还有音乐和绘画,这些艺术门类是最接近巫术的。

 

其实所有的艺术创作,都是巫术的变形,有些会唱歌的巫师就变成了歌唱家,有一些会写作的巫师就变成了诗人,有些会绘画的巫师,就变成了艺术家。和天地人沟通的人称之为巫师,他之所以能进入这种创造性,因为他进入了到了苏格拉底所说的迷狂状态,所以他能变成先知,这种迷狂的状态恰恰就是人性的一种最高境界。

 

所以写作的魅力就是在这,它是一种自我治疗,是一种自我疗愈,而且是一种自我认识。原来我还可以写出这样的东西,原来这个造物主还可以通过我表达这么多美好的东西出来。


05



生命的秘密

不怕死




为什么苏格拉底在70岁要放弃自己的生命,选择死亡?他明明有机会,他的学生准备好多钱要跟法官讲,我们交罚款,但是苏格拉底认为这有违于真理,他不认错,他坚持真理,他认为他对雅典城邦是有帮助的,这帮人之所以要处死他,是因为嫉妒他。

 

中国特别缺的一个教育就是死亡教育,我们每次一提到死亡就回避,儒家传统叫“不知生焉知死”。可是真正的哲学家是在练习死亡,这是我们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而且死亡往往是开悟的最佳时刻,只有你认清楚生死关系,你才能获得一个超越生命和死亡的智慧,这是一个最高级的智慧。如果你还怕死,那显然你是获得不了这种智慧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死亡课。

 

死亡随时会到来,它意味着不可预知,那为什么不提前练习如何面对死亡?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教育,但是我们一直在忌讳,学校也不教,家庭也不教,没办法之后只好找一些对生命有一些通透性认知的人。不是我觉得自己特别通透,我提前意识到这是个问题,所以只是一个先学带动后学而已。连苏格拉底都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他只有保持一种无知的心态才能够探讨最本真的问题,你一定要把这个东西弄通,这样你的心才会安定下来。

 

所以当一个人连死都不怕的时候,他就无事不办,而且他会特别坚持原则,因为坚持原则就意味着一种良好的生活,是一个能让自己灵魂感觉安稳的生活,或者让自己心灵感觉到舒展自由的生活。

 

生命教育和死亡教育中,我选两本书,一本是《苏格拉底之死》,一本是《西藏生死书》。一本西方的书,一本东方的书,当这两本书碰撞的时候,有绝佳的智慧注入。


06



给家长的话

教孩子不如教自己




八万四千个法门,如何才能“自适应”于你的家庭教育。教育不是小白鼠的试验,以便去成就伟大的教育家。教育是生命与成长的题中应有之义,平等对话是这一切的基础。你要让孩子佩服你,他才会听你去讲述,否则,他只会假装相信你讲的大道理和说教之词。从那一刻开始,教育便已离两个生命而去。

 

如果要提供一个药方来缓解家长的焦虑,我只能说,首先,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你要试着去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其次,你最好不要提教育这个词,它很容易形成对立面,你要学会与孩子成为朋友。你们朝夕相处,很有可能成为朋友——朋友之间是没有命令语气的。我见过一个妈妈,她对孩子的日常用语之中,命令语气占了80%:放下手机、去写作业、去洗手、收一下碗、集中注意力、记得喝水……

 

我想等孩子长大了,他能跟这样的妈妈聊什么共同话题呢?这难道不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悲哀吗?


文章汇编来源:

[1]此念/胡赳赳《我们为什么需要通识教育?》

[2]新周刊/胡赳赳、余世存《中国人为什么越来越不会说汉语》

[3]澎湃新闻/胡赳赳《汉字背后的起始和来源,我们并不是知情者》

[4]此念/《反焦虑:今天我们怎样当家长?》


流沙河先生,是当代著名诗人、作家、书法家。然而,上世纪80年代末,流沙河决定封笔,再不与诗歌发生纠缠。他把诗歌称为“一个错误”:“我的绝大部分诗,都是作宣传的。这些诗已经不是诗了。”他称“汉字才是我的归宿”。在被“改造的20年”里,艰苦的环境并没有让他悲观绝望。他研习甲骨文、金文以及《说文解字》,这在当时仅是生活自娱,没曾想,之后便深深地扎了根。越研究,越惊喜,流沙河愈来愈想探索文字之谜。最终,在古文字研究方面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路径,并卓然成家,被称为“文字侦探”。其解字三书《文字侦探》《白鱼解字》《正体字回家》,以博雅多识、诙谐风趣的美学特质,走进无数读者的精神世界。如今,这三本书辑录成《流沙河解字三书》精装特制收藏版。◎ 在这套书中,流沙河不仅解出使用频率高的汉字的写法、意思,还解出这些字的创造过程,历史演变,承载的文化内涵; 他还挖掘汉字从甲骨文、篆文、古写、繁体到正体的流变,纠正了许慎《说文解字》一书里数处错误,“独坐书房窗前,俯身大案桌上,我就是文字学的福尔摩斯了”;◎ 并从音、形、意诸方面,对四百五十多个常用简化字失据进行解析,准确有力、妙趣横生。“解说文字好比侦探破案,进程曲曲折折,必须从典籍里翻查主证,又须从词语里找到旁证,还须从百科知识里觅得印证,更须有胆有识,推倒权威的旧说,自创切实的新解。”FT中文网:一本解字之书为何会洛阳纸贵呢?流沙河先生不是作书斋学问,从故纸堆里抠新意,而是融合了他一生的阅历,他的诸多解释自然不乏生机、意趣,令人茅塞顿开。

▲原汁原味的流沙河手稿收藏本书有两大理由:1. 绝对经典:一套集大成的“文字百科全书”精研文字几十载,流沙河以一己之力捍卫汉字和中国文化的尊严。他帮助我们理解汉字的前世今生,解读它们的字形、字义、读音与造字原理,堪称汉字的元素周期表;他还教我们认识祖先的智慧,架起一座文化传承的桥梁。2. 绝对稀缺:全国限量发行,仅6000套,印后毁版,非常难得《白鱼解字》与《正体字回家》皆为手稿珍藏本,比印排本错误更少。且《白鱼解字》416页全部为老先生亲笔所书的软笔书法,最大程度还原先生隽永、别致的书法真貌,涂涂改改画画,睹字思人。同时,本书还附赠学者冉云飞特别撰写的《流沙河解字系列导读》和流沙河纪念明信片三张。长按下图,识别下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还可在规格中一并选购《我们的经典》)


▍延伸阅读

颠沛半生,他在汉字中找到归宿

语言即文明:“清洗”词汇比空谈常识更重要

莫言偶像,已退出群聊

谁人不识王鼎钧?

苏格兰启蒙运动:奠定现代文明的四块基石

李硕:写这本书犹如独自走过撒满尸骨的荒原,直面历史深渊的恐怖

有些人稍有权力便耀武扬威

关于1944-1950这段历史,如果只读一部书,读这本就够了

人类文明史中的七大教训

刘擎:不计代价为孩子的教育出钱出力的家长,其实就像是赌徒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少数派文库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