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球顶级科学城:谁是“产城研”融合的标杆之作

陆辰佳 李琳卿 上海华略智库 2022-12-24




作者:陆辰佳 新兴产业研究院研究经理、李琳卿 新兴产业研究院研究员来源:上海华略智库(ID:HUALUETT)
从美国硅谷到丹麦哥本哈根,科学城孵化前沿产业并引领时代发展主流,已成为一个地区乃至国家赢得未来的制胜之道。而在“科技强国”召唤下,我国科学城也迎来如火如荼的建设热潮,北上广深津等一众城市强势入局,竞相打造共生、共融的创新生态群落。纵观这场全球顶级科学城的大盘点,究竟谁才是“产城研”融合的标杆之作?


全球知名科学城大盘点


科学城的概念最早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是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核心,集聚高端科研基础设施、多元创新主体和创新服务等创新要素,涵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新产业新业态培育等功能,具有数字化形态、高端人才宜居的重要创新载体。


全球最早的科学城(根据翻译不同,或称科技城、技术城、知识城等)的雏形是诞生于1951年的美国斯坦福研究园。该园建立初期,由与斯坦福大学有紧密联系的创新企业构成,随后成为从事柔性制造、研发及企业服务的企业(总部)集聚地。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园就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知名的高技术设计和制造中心——硅谷。


随后,20世纪50、60年代起,前苏联、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相继在郊区新建科学城,依靠国家行政和市场力量集聚大学、科技研发机构和产业创新资源。


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超过600座科学城。其中,美国斯坦福科学城(硅谷)、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科学城、日本筑波科学城、韩国大德科学城、德国阿德勒斯霍夫科学城、丹麦哥本哈根科学城等在全球产生广泛影响。


斯坦福科学城(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湾区南面,是由40个小城镇组成的区域。科学城研究领域主要涉及电子、航天、生物技术、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等,拥有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等8所高等大学及9所专科学院,集聚了100多万名科技人员、逾千名美国科学院院士和约30%的全球前100强科技巨头总部。


科学城的城市功能呈圈层式展开(如下图所示),利用咖啡馆、餐厅、酒吧等社会交往、商务洽谈空间形成的交际走廊串联起各个圈层,生态绿地面积占科技城总面积40%以上。


图:硅谷圈层式布局


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于1957年开始建设,位于距新西伯利亚市约30公里的森林中,是全球第一个正式命名的“科学城”,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科学城。


新西伯利亚科学城是俄罗斯科学院新西伯利亚分院的核心部分,拥有新西伯利亚分院等320多个科研机构、新西伯利亚国立科技大学等20余所高等院校及5万多名研究人员,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科学领域及能源综合利用、信息技术、环境保护、核能开发、生物技术、航天科技等应用领域均有突出成果。


科学城以“就近工作、就近居住”的理念分区打造城市功能,且十分重视生态和环境保护,桦树和松树林面积占科学城总面积1/4。


图: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科学城,来源:澎湃新闻


日本筑波科学城始建于1963年,距离东京市中心约60公里,是日本政府为实现“技术立国”目标而建立的日本第一科学城,也是全球典型的以科研机构和高校为主体的世界级国家科研中心。


该科学城围绕高能物理、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机械工程、环境科学等数十个领域开展研究,集聚了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日本高能物理研究所KEK等49家国家实验室(占全国50%以上)、约150家科研机构(占全国30%)和1.3万科研人员(占全国40%)。


科学城被评为日本“舒心生活”“安心育儿”的城市之一,学校、住房等配套设施齐全,且拥有用全长48千米步行者专用道路连结的146个城市公园。


图:日本筑波科学城,来源:中国市长协会


韩国大德科学城于1973年开始筹建,距离首尔市中心167公里,是如今大德创新特区的核心板块。该科学城集聚了韩国原子能研究所、韩国标准科学研究院、韩国电子通讯研究院等30余个公立研究机构,韩国科学技术院等5所大学及400多家企业研究机构,在信息科技、生物功能、纳米技术等领域已建成世界级创新集群。


该科学城城市功能较为完善,在科学城周围分散布局文化中心、图书馆、儿童照理中心等文娱休闲配套设施,并建有零散分布的绿地公园。


图:韩国大德科学城,来源: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德国阿德勒斯霍夫科学城始建于1991年,距离柏林市中心约20公里,是德国最大、欧洲第四大科技城。该科学城重点发展光电、可再生能源、微系统和材料、信息和传媒、生物和环境等主导产业,集聚了联邦材料研究与测试研究所、德国航空航天中心等十余个研究所和洪堡大学的六个研究机构。


该科学城还打造了含别墅、公寓、酒店等在内的多层次生活居住空间和广场、公园、运动场等开放式生态休闲空间,拥有餐饮、购物、文化、医疗等系统化生活服务配套设施。


图:德国阿德勒斯霍夫科学城


丹麦哥本哈根科学城创建于1984年,先后采用大学科技园和高新区的发展模式,于2011年正式成立哥本哈根科学城发展委员会。科学城位于哥本哈根市中心,充分利用哥本哈根大学、哥本哈根大学学院和哥本哈根大学附属医院的科研资源,吸引了Leo基金会皮肤药物输送中心、华大基因等一批优质研究机构和龙头企业集聚,成为了欧洲医学、健康和自然科学领域教育和研究资源最集中的区域之一。


近年来,该科学城不断加强科学城配套功能的打造,规划建设含住房、会议设施、图书馆、展览中心等在内的20万平方千米拓展空间,并投资建设新的绿地空间。


图:丹麦哥本哈根科学城


“中国硅谷”变形记

在科技强国战略背景下,为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我国已经布局建设了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和广东深圳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建设过程中均以科学城为核心承载区。


比如,北京统筹规划建设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学城、怀柔科学城,上海主要聚焦建设张江科学城,合肥推出滨湖科学城,大湾区加紧规划建设深圳光明科学城、广州南沙科学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等。


   

图:从左到右分别是:北京中关村科学城、北京未来科学城、北京怀柔科学城、上海张江科学城、合肥滨湖科学城、深圳光明科学城、广州南沙科学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


此外,成渝共建的中国西部科学城已正式公布规划方案,武汉、南京、西安等地也纷纷在建科学城。



与重视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并依托国家大科学装置、国际一流院校与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创新主体而建的科学城不同,科技城则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侧重于应用研究,更加关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进一步推动前沿技术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为建立适合海外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高地,2008年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作出建设未来科技城的重大战略部署,选择北京昌平、天津滨海、杭州余杭、武汉东湖四地作为先期试点,将科技城建设推入大众视野。


目前,国内在建科技城具有以下特征:城市功能较为完备,已建成或在建住宅区、学校、医院、商业综合体等;人口规模适度,一般规划人口总数在70万以内;与市中心距离不远,一般在15-30公里左右;生态环境较好,具备自然景观、生态公园等等。


北京未来科技城(现称北京未来科学城)位于昌平区南部,距离中心城区约30公里。北京未来科学城重点聚焦先进能源、先进制造、医药健康等领域,聚集了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等大国重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脑科学和类脑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和国家电网、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等16家央企下属的共163家研究院、科技型企业和产业化公司。


目前,科学城城市功能较完善,地铁城市综合体、主体购物街区等正在建设,万豪四星级酒店基本建成,占地面积3.14平方公里的滨水公园已对外开放。


图:北京未来科学城能源谷未来视界项目


武汉未来科技城位于武汉市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距离中心城区约30公里。科技城重点发展化合物半导体、存储芯片、激光和数字经济四大产业,建设了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存储产业创新中心等42家国家级创新平台、10家工业技术研究院和8家院士工作站。


此外,科技城依托玉龙河景观廊道、车墩湖湿地公园、顶冠峰、长岭山等形成“北看山、南赏水,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生态环境,地铁、有轨电车穿行城中,并高标准规划建设含教育、医疗、商业等功能配套的硅谷小镇和中央商务区。


图:武汉未来科技城龙山创新园


杭州未来科技城位于杭州市余杭区,距离中心城区约16公里。科技城深耕数字经济和生命健康产业,拥有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和湖畔实验室等3家省级实验室,致力于脑与认知领域卡脖子技术攻关研发的杭州涿溪脑与智能研究所以及浙江省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实验装置。


目前,科技城的城市功能较成熟,由地铁、快速路、杭州西站等构成的交通网络通达性强,涵盖专业足球场、科技馆、图书馆、歌剧院、会议中心等场馆中心,面积达1.1万平方公里的未来科技城文化中心正规划建设。


图:杭州未来科技城


天津未来科技城位于天津滨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距离中心城区约20公里,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载体。科技城主要发展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拥有中国民航大学宁河校区、北京大学(滨海)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等科研资源。


目前,科技城的城市功能齐全,学校、医院、商业综合体等已投入使用。


图:天津未来科技城,来源:滨海时报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世界城市体系加速“洗牌”,创新成为重塑全球和区域竞争的关键变量。无论是科学城还是科技城建设,都已成为当今中国科技创新和城市建设的新热点。


尤其是环上海的长三角各地正在兴建各类科学城、科技城,将其打造成为“产城研”融合的标杆之作,成为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前沿窗口和抢占科技竞争、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主阵地、城市创新地标。


这里可能有个疑问:到底应该建设科学城还是科技城?


其实,科技城和科学城并没有太大的区分,无非是策源性创新和核心科学装置有所不同。但对于大多数非一线城市尤其是制造业城市来说,创新的指向是产业化。要摒弃仅仅注重以高校、科研院所等为创新主体的高端、昂贵、漫长的原创性、策源型创新模式,也不能仅以科研成果的产生数量为其活跃程度的判断标准(当然这是极其重要的标准)。


因为,大量的民营企业才是最活跃的创新主体,大量的中青年人才才是推动科技创新到产业化最后一公里的中坚力量。


所以,要立足区域产业发展方向,以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为主要目标,让高科技企业、大学、研究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等创新资源及其人才进行高密度、高效率有机融合,形成共生、内生、共融的创新生态群落。


当前国内各地在建科学城或科技城有什么特点?其机遇、挑战和趋势是什么?要迎接什么风?避免哪些坑?我们将结合部分科技城的项目案例及经验,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并呈现给读者。敬请期待!

 下面这些文章,可能你也喜欢   

【原创】从边缘到引领,上海金山打响“三个湾区”的逻辑和蓄势

【原创】上海工业增加值全国首破万亿,三大先导产业“借数”腾飞

【原创】由一位青年“码农”失业引发的思考

【原创】务虚会不虚、感言更敢言,看这家上海智库怎么总结2021

【热文】当年被嘲笑的上海,如今撑起中国芯片的半边天!

【热文】躺平式干部还能躺得住吗?市委书记“三问”振聋发聩

【热文】中国城市消费实力榜单出炉:谁是国内消费“主战场”?

【热文】长三角41城亮出2021年“成绩单”,谁是最强黑马?

【热文】习近平眼中的上海干部,究竟强在哪儿?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