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寨卡病毒爆发:说说那些动物“带来”的传染病

小白兔 北美小象君 2020-02-24

在这次巴西寨卡(Zika)疫情爆发前,很多人可能根本没听说过这一种症状温和的疾病。而现在,除南极洲之外的各个大洲都接连发现寨卡病例,中国也发现多个输入型寨卡病例。随着天气回暖,蚊虫数量上升,寨卡病毒的蔓延很有可能会愈演愈烈。这次巴西寨卡疫情爆发伴随着小头症新生儿的大量增加,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两者有病理性的关联,但这也足够引起全世界人民的密切关注。随着寨卡病毒传播方式和疾病生态学的研究,占了传染病60%以上的人畜共患病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顾名思义,人畜共患病就是能够在人类和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传染病。之前的禽流感,埃博拉病毒,非典型肺炎(SARS)也都是人畜共患病。

 



关于人畜共患病,有一部很有代表性的大牌云集(凯特温斯莱特,玛丽昂歌迪亚,格温妮丝帕特洛,裘德洛,马特达蒙……小编给这阵容跪了)的电影:传染病(Contagion),是小编课程要求必看的一部电影。




电影从疾病出现的第二天开始,讲述了一种高致病性传染病如何席卷全球,各个国家的政府,媒体,公共卫生机构以及人民如何应对并最终研制出疫苗控制该疾病的过程。影片的最后才揭示了疾病开始的“第一天”:

因为栖息地被破坏,蝙蝠停留在猪圈上方,


小猪吃了蝙蝠掉落的水果残渣染上了病毒,


厨师在处理作为食材的小猪时手上沾上了病毒并传给了与厨师握手合影的“零号病人”。



电影中一个小细节展示了推倒果树,破坏蝙蝠栖息地的正是“零号病人”工作的公司,不得不让人感慨一句因果循环。可能很多观众也有相同的感受,小编在看到这个细思恐极的小细节时觉得“这也过于巧合了吧”。然!而!并!不!是!这种由蝙蝠传染给家猪再传染给人的感染途径与尼帕病毒(电影中病毒的原型)一模一样!




尼帕病毒(Nipah virus)是一种较新发现的在南亚、东南亚地区的高致病高致死的人畜共患病。尼帕病毒最初的爆发是在马来西亚猪农中,而该病毒的天然宿主则是野生蝙蝠。所以猪农这个群体是怎么从野生蝙蝠身上被感染的呢?这是一个略微曲折的过程。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农民们开始扩大生产,开垦更多的土地来耕种养殖。开垦的过程就必然伴随着对原始森林的砍伐,那么在原始森林中生活的蝙蝠的栖息地就缩小了,导致农业用地和蝙蝠活动区域有了重叠,正如电影中表现的蝙蝠停留在猪圈中进食休息(孟加拉国的尼帕病毒传播则是由于椰枣种植与蝙蝠活动重叠,人们饮用了被蝙蝠排泄物或唾液污染的椰枣汁后被感染)。蝙蝠吃剩的水果残渣以及它们的排泄物掉落在猪圈中,造成猪被暴露在多种蝙蝠携带的病毒中。其中,尼帕病毒是一种RNA病毒,RNA病毒因为缺乏像DNA复制时的“检查”机制,很容易出现各种突变,因此极易进化出适宜感染天然宿主以外动物的版本。所以猪被尼帕病毒感染了,天天与猪进行近距离接触的猪农便成为了高危易感人群,最终也被感染。当然,之后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机制也是疫情扩大的原因之一。猪农砍伐原始森林扩大养殖规模,最终把自己暴露在了这种病毒感染中,不就是电影中那个小细节所展现的么。值得一提的是,尼帕病毒至今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和疫苗,要预防,只能从传染机制入手。

 


既然说到了蝙蝠传染疾病,就不得不提一提SARS。有多少人还是认为果子狸是非典的罪魁祸首


(果子狸:这个锅我不背)


非典病毒的天然宿主依然是野生蝙蝠,而病毒传播到人的途径显而易见:南方很多地方的野味市场都卖蝙蝠和各种野生动物,并且很多时候动物都是活的,不难想象装动物的笼子、袋子上有多少动物的唾液,血液,排泄物等。小编从未去过这种市场,在这里只提出几个问题:商家在处理野味时做了足够的防护措施么?在处理野味和收钱找钱之间有经过消毒么?市场的清洁如何?顾客们有没有给自己做正确的防护?有多少野生动物能接触到其他种类的动物和人?一个这样的活物野味市场就是一个病原体的集散地,它们在各种野生动物和人类之间穿梭往来,不知什么时候一个突变,就可能感染新的宿主,造成一场死伤无数的疫情,比如非典。当然,在果子狸的身上验出非典病毒后进行大规模扑杀是无可厚非的,并且的确能减少人类从果子狸身上感染非典的几率。但既然蝙蝠才是源头宿主,那么捕杀另一个受害者显然不是行之有效的预防方式。

 



说了两个案例,好像蝙蝠实在不是一个对人类健康友好的存在。为什么不消灭它们呢?不说生物多样性和蝙蝠的内在价值,就说说它们对人类的贡献:

1.      蝙蝠提供的授粉播种除害虫等生态服务是人类和任何动物都无法替代的

2.      传统中药夜明砂来源于蝙蝠

3.      蝙蝠在仿生学中有着重要意义

最重要的一点是:蝙蝠是种群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哺乳动物之一,消灭它们可能比消灭老鼠还难。You can you up,no can no BB。与其想着消灭蝙蝠,还是反省反省为什么蝙蝠携带的疾病传到了人类身上吧。

 


尼帕病毒和非典的疫情反映了农牧产业的不规范当然部分原因在于法规制定者没有意识到该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尼帕病毒的一个有效的预防办法是增加猪圈与森林,特别是与果树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减少蝙蝠活动和养殖区域之间的重叠。这也是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正在使用的方式。一个有效降低非典及其他类似疾病的办法是规范活物野味市场。很多南方地区的传统就是吃野味,“一刀切”禁止野味买卖食用只会增加地下非法野味贸易,而我们显然不能期待这些地下贸易的消毒清洁工作做得多么标准。因此宣传消毒清洁的重要性,规范市场,才能减少人畜共患病从野生动物传播到人类的概率。当然我们作为消费者,能参与的不是政策制定而是消费行为,所以如果能做到不吃野生动物,那真真是极好的。


 


两种疫情爆发的根源都在于人类活动忽视了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的重要性。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难意识到人类,环境和动物这个平衡系统的存在,但是这个平衡一旦被打破,例如养猪产业扩张侵入森林或捕猎野生动物,就会有一系列的麻烦,不仅是对动物和环境,人类健康也出现了问题。很多人认为我们保护环境,保护动物是为了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考虑,所以人类扩张,乱砍滥伐,偷猎盗猎等行为在短期内不会给人类带来任何后果,因此便忽视了保护环境和动物的重要性。尼帕病毒和非典的疫情无疑是给这种认知敲响了警钟:这些行为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后果不仅仅是利益损失,更有可能是以疾病的方式直接威胁到我们的生命

 

说一个小故事作为结束语吧。

麦兜麻麻给麦兜讲睡前故事:从前有一个小朋友,他不保护环境不保护动物……第二天他病死了。

这个故事是真的哦。

 



特别感谢Jonathan H. Epstein博士,他的研究和讲座给小编打开了疾病生态学这一扇大门。



参考资料:

Epstein, J. H., Price, J.(2009). The Significant but Understudied Impact of Pathogen Transmission from Humans to Animals. Mount Sinai Journal of Medicine. 76, 448-455.

Li, W., Shi, Z., Yu, M., Ren, W., Smith, C., Epstein, J. H., … Wang, L.-F.. (2005). Bats Are Natural Reservoirs of SARS-like Coronaviruses. Science, 310(5748), 676–679.

Pulliam, J. R., Epstein, J. H., Dushoff, J., Rahman, S. A., Bunning, M., Jamaluddin, A. A., . . . Henipavirus Ecology Research, G. (2012). Agricultural intensification, priming for persistence and the emergence of Nipah virus: a lethal bat-borne zoonosis. J R Soc Interface, 9(66), 89-101. 

图片来源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