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士风流24:阮籍外坦荡而内淳至

24

阮籍外坦荡而内淳至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1324a2wm30&width=500&height=375&auto=0



名士风流简介

窦文涛:不是我风流,是我喜欢的一些故事,就是因为历史上有这么一种人叫做名士,你比如说魏晋南北朝的王羲之,我们就说那个时候有名士风流,他们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言谈举止,还有关于他们的故事,让我们觉得人格的多样性,我想古今中外的传说里都说明有些人非常有意思,跟这些人比起来,显得今天的人好像意思不大,所以我觉得通过这个节目,也可以让我们更多的欣赏一下历史上的一些人,他们的为人处事可能会对我们有点启发。

阮籍《咏怀诗》心理学解读

作者:周晓琳

来源:中国知网

“阮旨遥深”四字是锺嵘《诗品》对阮籍诗歌总体特色的概括,阮籍创作的《咏怀》组诗共九十五首,其中五言八十二首,四言十二首。这些作品大都言近旨远 ,风格隐曲 , 为后人破译其中的密码增加了难度,故李善注《文选》对阮诗便留下“文多隐曲 ,百代之下难以情测”之言。今天, 我们欲更为准确、深入地解读《咏怀诗》,就必须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别林斯基说 :“诗人创作活动的源泉是从他的个性里表现出来的那种精神,他的作品的特色及精神应该在他的个性里去求得初步解释。对阮籍的创作也应作如是观, 其独特的风格与审美的效果无疑渗透进诗人的个性因素 ,并表现着他独特的情感和精神,深入认识与把握阮籍的创作个性与创作心态,将有助于填补诗歌文本的意义空白。


一、《咏怀诗》的创作特色与情感基因

阮籍创作《咏怀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以表现内在情怀为旨归, 以抒写苦闷而见长,故题材并不丰富多样。钟嵘所谓“颇多感慨之词”(《诗品》上),李善所谓“每有忧生之嗟”(《文选》注),陆时雍所谓“八十二首俱忧时悯乱”(《诗镜》卷七), 均揭示出《咏怀诗》的抒情特征及其精神内涵 。

第二,咏怀多随兴而发,八十二首五言既非一时和,也不为一事而书,诗的排序难觅内在的逻辑联系,故给人以“反覆零乱, 兴寄无端,和愉哀怨,杂集于中”(《古诗源》卷六)之感。

第三,大量运用比兴、寄托和象征的手法抒情咏怀,造成诗意的隐晦,诗中的意象孤鸟、离兽、桃李、野草、佳人、凝霜、玄云、洪波、荆棘、寒风等既给人以遐想的空间,又让读者难求时事以实之。由此看来, 阮籍坚持从特定的角度、运用特定的手法咏怀抒情,从而形成自身鲜明的个性特色与个性。一个作家的创作个性总是建立在由其独特的生活经验、政治倾向、道德观念 、审美理想、性格气质和创作才能等诸多因素所构成的有机统一体的基础之上的,总是会集中体现该作家的精神特征。解读《咏怀诗》,把握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种种特点,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各种信息均聚焦于阮籍的心灵空间始终弥漫着的浓郁的苦闷之情,写作成为诗人宣泄痛苦的生命需要。阮籍长期在一种负性情绪的支配状态下进行创作,《咏怀诗》最为集中地表现了他对孤独的深切体验以及从生命短促之感中生发出的巨大哀伤。时代哀音和个人痛苦的紧密交织,使阮籍成为空前的孤独者, 而他的孤独与苦闷又为其咏怀奠定了低沉而愁苦的情感基调。他在《咏怀诗》里多次描写自己的孤独处境,倾吐着世无知音的悲伤:“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其一)“ 旅无俦匹, 仰怀哀伤。”(其十六)“独坐空堂上, 谁可与亲者。”(其十七)“挥涕怀哀伤 ,辛酸谁语哉 !”


二、阮籍孤独的现实表现与社会原因在“天下多事,名士少有全者”的时代,阮籍以其集放诞与韬晦于一身的处事行迹, 既标明自己顺应自然、追求自由的人生态度,又避免了被名教和政客迫害的悲剧命运 ,他依靠方内方外并存的特殊方式求得自保善终,但同时也为自己收获了一份孤独。阮籍一生中挚友甚少,唯与稽康、王戎等人相交甚欢,人生道路上明显缺少同道,所以才选择了“或闭户读书,累月不出 ,或登山临水,经日忘归”的生活方式,甚至“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晋书·阮籍传》)。这种现象的产生固然是由于阮籍以高洁自持、不喜与俗人交往的缘故 ,同时也与他处事独特、善于自我掩饰 、自我封闭 、使他人难以理解有很大关系。

本来 ,诗歌创作是作家抒发内心情感的自由天地,可是,阮籍写诗一如做人,瞻前顾后,吞吞吐吐,欲言又止,比兴象征手法的运用在相当程度上掩饰了诗人的真实意图。例如 ,阮籍的苦闷除了源于孤独之外还出自对性命的担忧,他在《咏怀诗》里反复哀叹生命的短促,不断强化着一种朝不保夕的生命危机感。对这种现象如果仅仅用时代共性加以解释显然是不够的,诗人恐惧、忧虑心理的形成应该还有个体的独特感受和具体原因。然而 ,阮籍抒情总是习惯于整体性表现 ,从不涉及具体人物和事件。一个深受老庄思想影响、主张生死顺应自然之理的作家 ,何以对穷达之士“一死不再生”的自然结局感慨良多 ,何以常常在难以排遣的“人生若尘露”“生死道无常”的痛苦中挣扎,何以不能平静地接受“朝为美少年,夕暮成丑老”的生命现象。对此,在阮籍的诗中,人们无法找到直接的答案。当然, 联系何晏 、嵇康等名士的非正常死亡, 我们也许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阮籍对死亡的关注和对性命的忧虑更多地缘于改朝换代之际的政治大屠杀,人生短暂的哀叹是对扼杀人自然生命的封建专制制度的抗议,事实上笔者也倾向于这种认识。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只是我们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所作出的推论,对于事实真相,阮籍自己并未明言。从《咏怀诗》中一般读者只能读出他的痛苦、忧伤、焦虑,却难以把握其痛苦、忧伤、焦虑的具体内涵,难以真正了解触发其创作冲动的真实原由。对于读者而言,阮籍始终是不透明的。由于诗人与读者之间缺少自由交流的渠道,阮籍自然也就很难在读者中找到真正的知音,寻求到支持的力量,这样的结果必然进一步增加他的孤独感


三、孤独的艺术表现与内在意蕴

作家的创作心态会直接影响他的审美注意、审美选择和审美表现形式 ,阮籍咏怀频繁地使用“飞鸟”意象,就是其孤独心理和人生态度的艺术折射。据笔者统计,全部咏怀诗有三十余首即三分之一的篇目出现过不同种类或形态的飞鸟,这些鸟既是诗人的眼中物 ,更是他的心中物,对鸟的观照态度鲜明地体现了诗人的意识对客体特定方向的指向性和选择性。心事重重的阮籍并不在意鸟的色彩是否美丽,鸟的鸣声是否和谐等, 他无法以静观的态度去欣赏和表现鸟的外在美,而是“以我观物”,站在自我的立场去沟通人与鸟的关系,尤其注意把握鸟的生存状态与自己生存状态的相似之处,于是在创作中弃鸟儿的具体形体状态不写,注意力直指鸟之形象所蕴涵的文化意义。

对于人类而言,“低孤独”是一种悲剧性的情感体验;对于个体而言,“低孤独”的长期存在更是昭示着个人生存的痛苦和个体生命的悲剧。本来有着远大理想并执着追求的人是容易从“低孤独”中解脱出来的,因为理想的激励作用有可能将孤独转化成一种创造的原动力,并赋予他们坚强的意志和稳固的精神支柱,使他们在与世俗的距离中获得自我肯定的力量,从而减轻孤独带来的痛苦,继续保持遗世独立的态势。投身于汨罗河的屈原是一位孤独者,君主不察、群小嫉妒的政治遭遇使他饱受孤独之感的折磨。然而屈原始终坚持对理想的追求,始终高度评价自己的内修外美,因此,能够始终保持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人生态度。他固然孤独,但一直充满自信,这一点在他的作品有充分的表现。相比之下, 阮籍的孤独就明显缺少些许崇高的意味。在阮籍的人生实践中,理想不但没有帮助他走出“低孤独”的阴影,反而强化了他的孤独之感。严酷的社会现实作为一种强大的异已力量无情地消蚀着诗人的美好理想 ,不满现实的诗人又凭借着带有空想色彩的理想蓝图顽强地抵御着现实的压迫。理想的烛照使他拉开了与世俗的心理距离,给了他坚守道德底线的意识,而生存的需求又使他屈从了现实的压力,在行为的层面上放弃了对理想的追求。如果阮籍彻底放弃理想,象山涛那样审时度事,身入局中,那么他就不会有如此深厚的苦闷,心理就不会始终处在一种不平的状态之中。当然 ,如果阮籍始终坚持理想,象稽康那样执著高洁,不计后果,那么他就能够坦然面对险恶的环境,同样不会如此担惊受怕,顾虑重重。阮籍的悲剧在于他始终未能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寻求到一个平衡心理的支点,他的孤独表明老庄思想并不是解决文人士大夫出世与入世矛盾的最佳武器,他的痛苦则说明,一个不愿泯灭是非之心的知识分子欲方内方外兼跨是要付出代价的。


Hello,伙伴们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往期精彩回顾

名士风流01:梵高与苦艾酒

名士风流02:梵高与高更

名士风流03:苏东坡种树悼亡妻

名士风流04:陆游为妻爱下厨

名士风流05:徐志摩闯胡适家中力荐色情书

名士风流06:金岳霖为林徽因一生未娶

名士风流07:萨特与波伏

名士风流08:孔融 非主流 思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