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柯立芝最受人敬重的格言

柯立芝 吃果读书 2021-12-15

柯立芝(John Calvin Coolidge, Jr.,1872.7.4-1933.1.5),美国第30任总统,共和党政治家。政治上主张小政府,以“无为而治”而闻名。

1.  “毕竟,美国人民的主要事务就是商业。他们很关心世界上的生产、购买、销售、投资和繁荣。”

2. “超出必要开支的任何课税,都是合法的抢劫。”

3. “不要指望通过打倒强者来扶助弱者。”

4. “企图通过向成功者课以重税来实现繁荣,是行不通的。”

5. “归根到底,财产权和人的权利是一回事。”

6.  “任何激进的变革,总是弊多利少。”

7. “我支持节约的政策,不是因为我想省钱,而是因为我想救人。政府的开支是由这个国家辛勤工作的男男女女承担的。我们每挥霍一美元,便意味着他们的生活会更加贫乏。我们每审慎地省下一美元,便意味着他们的生活会更为宽裕。节约是最实用的理想主义。”

8. “没有什么比挥霍公款更容易了。它似乎不属于任何人。把它赠予给别人的诱惑实在太大了。”

9. “总有一些人愿意放弃地方自治,将他们的事务移交给国家当局,以换取联邦财政的拨款。每当发现邻居的滥权行径需要纠正时,他们不打算自己采取补救措施,而是试图让华盛顿派来的法庭替自己做主,即便接受这样的监督意味着上交自己的自由。”


10. “我们太热衷于政府干预。这种理论认为:首先,人民自身是无助的,其次,政府的行动能力更强。通常而言,这两个结论都是错的。”

11. “扼杀糟糕的法案,比通过好的法案更重要。”

12. “我们要求完全的行动自由,却又指望政府用神奇的方式把我们从我们自己行动的后果中解救出来。……自治意味着自立。”

13.  “或许本届政府最大的成就,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不越俎代庖)。”

14. “人不能制定法律。他们只是发现了法律。法律必须靠比多数人意愿更重要的东西来证明其正当性。它们必须建立在正义的永恒基础之上。”

15. “脱离地方自治也能保留自由的方法,迄今尚未发明出来。任何中央集权的计划,无不导致官僚主义、暴政、僵化、反动和衰落。”

16. “在危害公共安全的前提下绝对不会有罢工权利,不管是任何人,任何地方,任何时间。” 




卡尔文·柯立芝生于佛蒙特州普利茅斯,原名约翰。1895年毕业于安姆赫斯特学院,改用卡尔文为名。毕业之后在Northampton, 麻萨诸塞州做律师,1899年入步政界。
  
父亲是店主、州议会议员,母亲在他12岁时去世。柯立芝从阿默斯特学院毕业后参加政治活动,职业是律师。1899年任北安普顿市议员。1915年当选马萨诸塞州副州长。1918年当选为州长。1920年被提名为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成为哈定的竞选搭档,竞选成功。1923年,哈定去世后继任总统。

柯立芝执政时,共和党四分五裂,国家呈现无政府状态,联邦政府信誉扫地。柯立芝抓住国人渴求安定的心理特点,稳扎稳打,改变上述状态,取得一定成效,从而赢得了1924年的大选,获得连任。

此后,在国内,对经济活动采取不干涉的方针,而用减轻税赋、保卫关税的政策间接管理经济,使国家呈现出没有危机、繁荣发展的景象。对外,则回到了孤立主义。第二任届满后,柯立芝拒绝再次提名总统候选人,退休后著书立说,偶尔也参加一些政治活动。60岁时,因心脏病在北安普顿去世。
  
柯立芝虽然是一位著名政客,可是他是一个少言寡语的人,获得他绰号“沉默的卡尔”(Silent Cal)。据说一个白宫晚餐女客人曾经与朋友打赌,说她能使总统在这一顿饭时间至少说三个字。当她告诉柯立芝这一个赌注,他简单地回复了两个字“你输”(You lose)。



1923年,沃伦·G·哈定总统病逝,时任副总统的柯立芝于翌日宣誓就任总统。可他并没有马上住进白宫,而是继续住在距白宫不远的威拉德酒店。
  
一天深夜,一盗贼越窗潜入柯立芝的房间。他翻遍柯立芝的衣兜,找到了一个钱夹子,又动手去解挂在衣服上的怀表。就在这时,黑暗之中传来一个平静的声音:“请不要把我的怀表拿走。”
  
突如其来的声音把小偷吓了一跳,他愣了一下,竟脱口问道:“为什么?”
  
柯立芝回答:“倒不是因为这表值多少钱,只是这块表对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你把表拿到窗前,看看后盖上刻的是什么字。”
  
那小偷走到窗前,借着窗外的亮光,仔细看去:“送给参议院院长卡尔文·柯立芝先生——麻州高级法院。”小偷愕然,“你真的是柯立芝总统?”
  
“是的,我就是柯立芝。我请求你,不要拿走我所钟爱的怀表。”停了停,柯立芝又问道:“孩子,你为什么要干这样的事呢?”
  
年轻人解释说,因学校放假,他和朋友来华盛顿旅游;可带的钱都花光了。年轻人对柯立芝说:“如果你不介意,我就只拿走这个钱夹子。”
  
柯立芝说他并不介意。

柯立芝替他算了一下,房费加上两张火车票共需32美元。柯立芝对年轻人说:“我想,这32美元可以算是借给你的。以后,如果你方便的话,可以还给我。”

年轻人愉快地答应了。这时,柯立芝送给年轻人一个忠告:“孩子,我知道你是一个好人,可你今天的举动非常糟糕。以后,一定要记住:你是谁!
  
1975年《洛杉矶时报》首次披露了柯立芝总统的这段逸闻。有趣的是,据柯立芝总统日记记载,那位年轻人后来果真给他寄去了32美元。
  
32美元或许能解一个人燃眉之急;而一句话:“一定要记住:你是谁!”则能让人受用终身,因为它唤醒了一个人内心最美好最质朴的东西。

当我们面临诱惑或选择的时候,不妨问一问自己:“你是谁?”


长按二维码关注

感谢阅读及分享

延伸阅读:

中国人为什么要读托克维尔?

刘军宁:被误读的保守主义

他们点亮了灯,我们才开始恐惧。

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的世纪追问

张维迎:天理与王法哪个更重要?


▼ 推荐阅读保守主义经典著作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