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空间设计 | 礼制文化下的桂阳县阳山古村落场所精神探析

蔡磊 罗明金 湖南包装
2024-08-31
作者:蔡磊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通信作者:罗明金(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硕士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9EG208)。


摘要:文章通过对礼制文化影响下的阳山古村落物质空间与精神空间进行探索,发现礼制文化所具有的伦理纲常、传统道德对村民们的行为习惯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可以有效解决现代村落“自上而下”式规划建设的不足。研究传统村落的场所精神具有现实意义,可为村落修复和新建村落的营造提供依据和借鉴,缓解当今乡村建设中严重的同质化与“千村一貌”现象。

关键词:阳山古村;礼制文化;场所精神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蔡磊,罗明金.礼制文化下的桂阳县阳山古村落场所精神探析[J].湖南包装,2023,38(4):85-88


礼制文化是在中国漫长的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中形成的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具有全方位的影响。山古村坐落在今天的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正和镇境内,村落坐北朝南,三面环山,一面畔水。阳山古村以耕读为本,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距今四五百年的历史中,走出过大小官员共 33 位,中进士、举人十余人,村内诸多的旗杆石、碑文、朝廷钦赐的匾牌足以说明阳山古村是一个典型的文人村落。深厚的文化修养以及在建造过程中注入的审美修养、文化内涵和情调,都使得阳山古村落中的建筑与其他传统村落迥然不同,可以说是传统礼制文化的修养筑造了阳山古村,并给予全体阳山村民认同感、方向感和归属感,最终产生了阳山古村独特的聚落场所精神。


受现代社会中法治的影响,人们对于伦理纲常、传统道德越来越不看重,乡村社会中的礼制文化逐渐式微;受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影响,在当下村落修复与营建过程中村落同质化严重与“千村一貌”的现象也使得村民对于村落的认同感、方向感与归属感不断减弱,乡村的凝聚力因此不断下降。因此探析礼制文化下阳山古村落场所精神的形成,对修复或营建乡村人居环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桂阳县阳山古村落概况

阳山古村是地地道道的文人建村,开村始祖为嘉靖年间(1522-1566 年)增城知县何天禄。何天禄在致仕回乡途中,行至阳山,见此处地势平坦,且周围青山环绕,秀水潆洄,云遮雾绕,顿生强烈依托之感,在此开办艮所书院,定居置业。艮所书院的首批学生陈尚伊、廖希元皆中进士,引全国侧目,随后 60 多幢民居从明至清先后落成。


阳山古村地处骑田岭中麓,位于桂阳县城东南 15 km 正和镇东南角,现有村民 100 多户,耕地面积 32 hm² 、山林 180 余 hm² ,经过四五百年的风雨洗礼,仍留存 60 多栋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整个村落坐北朝南、左右傍山、背靠大山,村前一条溪流小河曲径绕村,作为全村的生活用水与农田灌溉。村庄建筑布局有序、结构严整、排列整齐,中心主建筑群有横巷道 8 条、竖巷道 5 条、朝门两栋。远看阳山古村,村庄建设白墙灰瓦、色调和谐,封火墙造型错落有致,人字墙、马头墙和飞檐的外观完整性与美感很强。看古村,居简院深、藏露适宜。房屋室内空间宽敞明亮、冬暖夏凉,房屋构造有一进厅、二进厅、三进厅,有的屋檐下清晰可见诗词书画,门楣上壁堆雕塑,窗花栩栩如生,是典型的楚南民居。


2 礼制文化影响下的阳山古村落场所精神

2.1 礼制文化

礼制文化指礼仪制度,作为封建时期的一种符号,其维护了当时的社会秩序,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中国的礼制体系形成于西周,随着历代王朝的更替与历史的变迁,宫廷礼仪成为了制约帝王及皇室宗亲行为的准则,作为国家统治的管理阶层,其注重礼仪教化,推崇仁礼思想对基层民风建设、维护社会秩序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社会知识阶层在言行举止与谈吐方式中践行了礼制文化,进而影响至平民百姓。平民百姓以宫廷礼仪为根本,效仿吸收士大夫的礼仪思想与道德规范,形成了民间别具一格的礼制文化。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谈到:“礼是社会公认合适的行为规范。”礼制文化不仅以一整套具有象征意义的行为和程序结构来规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宗族、个人与群体、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而且促成宗法等级制的社会运行模式的建构。在阳山古村落中,村民所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形成了阳山古村落中软性的礼制制度。阳山村民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则成为阳山古村落中的建筑所承载着的礼制文化。阳山村民所崇尚的以耕读为本的生活、重视伦理、渴求和睦的聚落精神形成了阳山的一种“礼制氛围”。在几百年的历史中,场所是随时间演变的,但是氛围却传承下来了,并影响着阳山人们的生活。


2.2 场所精神

在《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一书中,诺伯舒兹将场所类型分为“自然场所”与“人为场所”两类,具体说来就是“地景”与“聚落”。其中,聚落是根据乡土社会日常生产、生活所需、对自然空间进行选择、调节和改造所形成的人文环境。场所精神的本质是让人产生认同感和方向感,最终形成归属感。用诺伯舒兹的话来说,认同感就是“与特殊环境为友”,是在经过长时间的生活中阳山村民与所居住的环境逐步建立起来的感情。这种感情不仅与当地优美宜居的自然环境相关,更重要的是村落的历史文化、民俗精神和社会意义的体现方向感就是阳山古村中的居民能清晰辨别出方位,并知自己身处何处。在阳山古村中,有明显的山麓、河流作为边界,呈现清晰的路网结构、典型的书院、祠堂等空间节点。对于村民来说,有良好的方向感、明确的空间结构意象,是记得住乡愁与产生归属感的基本前提。


2.3 礼制文化对阳山古村落场所精神形成的影响

阳山古村作为一个传统聚落,经历了从无意义的自然空间转化为有意义的人居场所,这个转化的过程就是阳山古村历代居民的共同营建。而在这个营建过程中,礼制文化起了主导作用。“礼非虚行、空无所依,而是融入或寄寓于各种物质形态之中,如衣服、器械、饮食、形色等,建筑亦属其一。”建筑不仅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发挥着最原始的实用功能,更是文化信息的载体,是社会精神的物化与再现。在礼制文化的主导下,阳山古村落中的空间形态、历史文化肌理、人文生活、社会经济背景等诸多要素形成了独特的人文环境。阳山古村崇尚耕读为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阳山古村聚落场所中不仅在梅阁、柏台等文化建筑实体和窗花、门簪等建筑装饰中具象表现,更是形成了特殊的礼制文化氛围,体现于阳山古村的场所精神中。阳山古村在中国传统礼制文化的影响下,村民世代营造的物质空间与精神空间构成的人文环境与阳山古村中的地形、气候、植被等自然环境要素一起,给予世代栖居此地的村民以方向感和认同感,最终形成归属感,产生了阳山古村落独特的场所精神。


3 礼制文化下阳山古村落中的物质空间营造

礼制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需要恰当的表现形式作为载体,阳山古村的物质空间是阳山礼制文化借以实现和传播的基础形式和载体,是礼制文化的“物像化”。包括聚落形态与建筑装饰等阳山古村中的设计形制都是阳山古村中礼制文化的物质载体。


3.1 聚落形态

阳山古村始祖何家原为江西南昌客家人,其初建的房屋并非湘南村落中常见的沿盆地四周山丘下的等高线自然分布的分散形态,而是出于客家防备心理的本能,集中布局、聚族而居。阳山古村落以祖屋为核心,有名望地位族人的居所位于村落中心和靠前的位置,其子孙不断繁衍,向外环绕聚居,房屋朝向基本一致,在整体上讲究天人合一,并融入儒家“中和”的思想,以单体建筑为单元围合成众多天然庭院,纵横网状结构的道路系统规整地划分了村落,将聚落空间的各个单元建筑有机地联系起来,这种主次分明、井然有序的布局(图 1)反映了受宗族礼制文化影响下的伦理秩序和等级观。在《乡土中国》一书中,费孝通将中国的格局比作“一块石头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如果将阳山古村看成一个“人”的话,其格局就好像费孝通所描述的那样,这个格局的中心就是最年长的祖辈,产生的波纹就是按辈分往外推的阳山村民们。这种布局方式有着巨大的内聚力与辐射力,也体现了阳山人“崇祖”的礼制文化特色。在这种以宗族为中心、拥有巨大内聚力与辐射力的村落布局里,村民们的归属感来自于对宗族中心人物的认同感与在“生与斯,长于斯,老于斯”的土地上的方向感。


图 1 阳山古村鸟瞰图。


3.2 建筑装饰

建筑装饰具有社会历史性,其不仅作为建筑形体和细节的补充,更能体现当时当地人们的思想与文化。阳山古村落的祖先以耕读为本,人才辈出,涌现出不少乡贤名仕。故在阳山人心中,朝经暮史、出仕行道是他们的最高追求,是阳山古村中礼制文化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受儒家思想影响,追求出仕行道,一旦得志,则荣华显赫、树碑立坊、光宗耀祖;若不得志,则会选择隐居家乡。


在阳山古村民居建筑的装饰中,除了常见的象征吉祥、福禄的动物纹样之外,还多见梅、兰、竹、菊等反映文人墨客内在性情的植物。古时人们的一切生产、生活活动都是围绕农业为主 , 环绕着土地展开。所以当人们的价值观与审美情趣等都与土地相联系,由此产生强烈恋土品格和内敛的性格、封闭的心理,致使文人、士大夫难以得志,他们不愿意,也不屑沾染官场上阿谀奉承的风气因此,阳山古村许多官员与不得志的文人在致仕与退隐故里后,常在门簪(图 2)、窗花(图 3)上装饰梅、兰、菊等象征内在性情的植物装饰,借此抒发自己怀才不遇而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心理。这些装饰不仅是以花明志,更是进一步表达许多当地墨客文人淡泊名利、高洁脱俗的人生观。古村中的一处书屋“梅阁”的名字取自“思梅再任”的典故梅阁的门头装饰(图 4)已经因为岁月的洗礼变得斑驳不堪,除了清晰可见梅、兰、菊等元素的使用外,还可依稀看见 3 句诗歌。从右至左,有“咸阳游侠多少年”对年少得志的怀念之情;有“春游芳草地……”对田园归隐生活的暗喻;还有《岳阳楼记》中“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的春色,表达出文人墨客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心境。


图 2 古村民居中的门簪。


图 3 古村民居中门窗的雕花。


图 4 梅阁。


阳山古村建筑中的装饰不是一味地追求建筑装饰的视觉审美愉悦与外在的形式美,而是通过建筑装饰进一步叙述和宣示建筑本身深刻的社会人文精神内涵、审美价值观和生活哲学仅体现出了历代村民渴望出仕行道的阳山古村礼制文化精神内涵,还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世代栖居于此的居民,并得到了全体居民的认同感,产生了阳山古村落独特的场所精神和耕读为本的礼制氛围。


4 礼制文化下阳山古村落中的精神空间营造

场所不仅具有物质属性,也具有精神意义。它以本真的方式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状况,揭示了生命存在的真理精神空间产生于基础感知,对大部分人类群体来说,精神空间不可被触碰和被视觉感知,甚至无法感受到,其不以“物质”状态存在,但其存在却是客观事实,是受人意志作用、同时也作用于人意志的一种模糊东西。阳山古村落场所精神构成中“精神空间”是相对于“物质空间”而言的,是非物质化的存在,但却是阳山古村落礼制文化产生的基础。


4.1 耕读为本

阳山古村是一个以耕读为本的典型文人村落,在阳山古村村口,一眼就能看见村口门楼旁至今保存完好的两对石旗杆(图 5)。按照客家传统,家族子弟一旦考取举人,村里就会在祠堂或入村的门庭前立起一座石旗杆。因此,那是阳山人的无上荣耀,是后辈以先贤为榜样、为教育后代而树立的标杆。阳山人把充满哲理、饱含思想底蕴、传承传统文化的牌匾挂在门顶堂前,将中华先贤的诗词歌赋铭刻在古村环境中,寄托前辈对后辈的无尽期望,作为熏陶后代的典范。在这里,家家户户挂牌匾,墙壁门窗有诗画。牌匾有诸如“学海渊源”“孝廉方正”“科名连捷”“声振骠骑”“研经书第”“佩印堂”“治中和”等在阳山人的精神空间中,耕读为本是被每位阳山人所认可的“理”,同时也是阳山古村礼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图 5 古村入口及至今保存完好的石旗杆。


4.2 六会治村

礼制文化下,阳山古村落的稳定由宗族律法维持,受“治中和”儒家思想的浸淫以及文化的沉淀,村民们自发组织了独特的“六会治村”治村模式。自发成立了宗源会、重九会、议学会、救婴会、禁戒会、女儿会,这六会分别对应尊祖敬宗、尊老敬孝、励志助学、维权扶孺、惩恶扬善、关爱女孩等代代相传的村风、民风,形成了阳山古村“宽容诚厚重,和气致祯祥”的家风。至今在村口的宗祠外还能看见以前在石碑刻下的戒律。“六会治村”这种自我约束、自我教化、自我延续的功能同传统的血缘姓氏关系一起,维系着整个村落的稳定和发展。直到现在,阳山村民仍然保持着六会治村的传统,在新时代的需求下,颁布了阳山村“六会”治村新约(图 6),新约保留了宗源会、禁戒会、重九会,将剩下三会改为红白理事会、救助会、议事会。可见,礼制文化下产生的六会治村制度深深地烙在了每个阳山人的精神里,其也成为了阳山古村精神空间营造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一部分。


图 6 阳山“六会”治村新约。


4.3 左祖右社

何氏宗祠作为阳山古村中的核心建筑,是礼制文化展现和供奉先祖的场所,因而由它为核心辐射出来的是一个具有教化功能的精神场所遵循“左祖右社”的原则,何氏宗祠坐落于村落左侧。中国的礼制思想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则是崇敬祖先、提倡孝道,古代以左为上, “左祖右社”的规制就是这个观念的体现。礼制宗法为前提形成精神空间,通过宗祠建筑形制格局和空间氛围,敦促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个人与子孙后代都必须受其宗法礼制的约束,严格遵守独属于阳山古村的“理”与“礼”


“君子营建宫室,宗庙为先,诚以祖宗发源之地,支派皆源于兹”。虽然现在的何氏宗祠已经重建,但其空间格局仍然是在礼制的指导下所构建的,仍然遵循以左为尊的思想,处于村落的左方。大部分何氏子弟在出仕行道后都会回归宗土,出资修缮宗祠,直至今天,在宗祠门外,公示捐钱重建宗祠的阳山村民名单中清一色都是何氏子弟,可见在当今社会中,宗祠依然是维系着村民血缘关系的精神空间,能够反映浓厚的宗族集体意识,仍然能给予阳山村民归属感。


5 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的社会文化并没有迎来繁荣,这种衰落反映在乡村传统礼制文化和乡村物质实体上。当乡村逐渐从内向和保守转变为开放和复杂的社会形态时,村民心中的礼制逐渐被法制所取代。脱离了宗族、礼制的控制,土地对乡村个体影响力削弱,使村民在乡村中所获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减少,这是传统乡村文化衰落的深层原因。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唤起旧时乡村所带给人们的那份场所记忆,重现旧时乡村的场所精神,对于现代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能缓解当下村落修复与营建中同质化严重和“千村一貌”的现象,同时亦是传承地域性文脉之任务所趋。


(原文载《湖南包装》2023年第4期,知网、万方、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的学术期刊。)


参考文献

[1] 费孝通 . 乡土中国 [M] . 成都 : 天地出版社 ,2020:81.

[2] 诺伯舒兹.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 [M] .施植明,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0:34.

[3] 任凯 . 礼制文化下的聚落场所精神研究 [D] . 杭州 : 中国美术学院 ,2016:22.

[4] 陈徽 . 中国古典建筑思想四论 [M] . 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47.

[5] 周超 , 黄春华 . 湘南民居门簪纹饰符号语言 : 以湖南郴州桂阳县阳山古建筑为例 [J] . 艺海 ,2010(10):100-101.

[6] 罗劲 . 不一样的客家聚落 : 阳山古村 [J] . 建筑技艺 ,2018(11):102-104.

[7] 蔡磊 , 罗明金 .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重庆湖广会馆建筑装饰文化特征探析 [J] . 湖南包装 ,2022,37(2):143-145.

[8] 林宝军 , 张晨 . 公共艺术与自然环境的交融 : 贝弗利·佩珀雕塑艺术的场所精神与文化记忆 [J] .湖南包装,2020,35(5):34-38.

[9] 程明 , 石拓 . 湘南地区传统村落形态及建筑特色的调查研究 :以湖南省桂阳县阳山古村为例 [J] . 华中建筑 ,2014,32(2):167-172.

[10] 李楚智 , 范迎春 . 湘南古宗祠的功能及其空间场所性 [J]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4,14(3):110-113.

[11] 王琰,张垣,杜异.古代婚姻观念下的婚床家具礼制研究 [J]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2,29(03):01-04.




点击其他阅读:
空间设计 | 教育空间助力乡村振兴:来自凯雷非洲校园设计的经验
空间设计 | 基于热带海洋文化的校园慢行系统建设研究——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为例
空间设计 | 基于湘桂黔界邻区调查的侗族传统村落生态智慧系统构建
2023《湖南包装》投稿须知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湖南包装》杂志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43-1098/TB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1-4997
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期刊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来源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
超星“域出版”平台全文收录期刊

入选2018年度“中国最美期刊”
2018年9月在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初心与荣耀—改革开放四十年期刊展”荣耀展出
2019年入选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精品期刊展”
2020、2021年再次入选BIBF“中国精品期刊展”
2021年“中国期刊设计艺术周”优秀封面、版式设计

  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唯一投稿邮箱:3355659960@qq.com
联系电话:0731-89901337
联系QQ:3034962025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356号包装大厦1402
       
全年6期逢双月月底出版
单价30元,全年180元包邮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湖南包装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